华裔牛人院士最新Science发现新靶标

【字体: 时间:2010年12月08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韩国首尔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重要的酶:蛋白激酶Mζ,这种酶在脑中被激活后,会增加和维持神经损伤后对疼痛的敏感性。研究人员认为这种酶可能可以成为治疗慢性疼痛的一个有潜力的靶标。这一研究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韩国首尔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重要的酶:蛋白激酶Mζ,这种酶在脑中被激活后,会增加和维持神经损伤后对疼痛的敏感性。研究人员认为这种酶可能可以成为治疗慢性疼痛的一个有潜力的靶标。这一研究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著名的华裔科学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卓敏教授,其早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现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生理系教授、EJLB基金会和加拿大国立研究院第一届及神经科学领域惟一的特聘教授,去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卓敏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痛觉传递的中枢可塑性及其突触分子机制在脑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

突触可塑性对于慢性疼痛而言十分重要,目前的研究主要围绕启动可塑性变化的一些信号蛋白展开,很少针对维持这些与慢性疼痛有关的可塑性变化的因素进行研究。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的研究,发现了一种关键酶,这种酶在脑中被激活的时候,会增加和维持神经损伤后对疼痛的敏感性。研究人员还发现在受伤的几天之后阻断这种酶的作用,可减轻疼痛,这说明这种酶可成为治疗慢性疼痛的一个有潜力的靶标。

这种酶就是蛋白激酶Mζ(PKMζ),蛋白激酶Cζ(protein kinase Cζ,PKCζ)是非典型PKC家族成员,广泛参与细胞功能的调节,而PKMζ 是蛋白激酶Cζ独立催化作用的结构域。

研究人员针对神经细胞的PKMζ展开了多项分析,这些神经细胞位于脑中的前扣带皮层部分,神经损伤激活了这些神经元中的PKMζ,从而触发了与学习、记忆—以及持续性的对疼痛的感觉。这些研究都证明未来也许PKMζ 可以成为治疗慢性疼痛的重要靶标。

除此之外,近期来自奥地利和美国的科学家也在疼痛研究方面获得了重要进展,他们新发现了数百个与疼痛感有关的基因,这将有助于开发新的镇痛药。这项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杂志上。

研究人员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了果蝇的基因,观察果蝇逃离酷热的行动速度,以判断被关闭的基因是否影响果蝇感受疼痛的能力。他们针对果蝇基因组中数以千计的基因进行了试验,发现约600个基因可能与过热导致的疼痛感有重要关系。其中a2d3基因不活跃的时候,会降低对疼痛的敏感程度,显示它是一个在进化过程中有着悠久历史的疼痛基因。研究人员还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a2d3基因变异的实验鼠脑部的活动,发现疼痛信号被送入大脑后,没有按正常途径转向脑部主管疼痛的区域,而是被送到了与嗅觉、视觉和听觉有关的区域。

(生物通:万纹)

原文摘要:

Alleviating Neuropathic Pain Hypersensitivity by Inhibiting PKMζ in the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Synaptic plasticity is a key mechanism for chronic pain. It occur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cluding spinal cord and cortex. Studies have mainly focused on signaling proteins that trigger these plastic changes, whereas few have addressed the maintenance of plastic changes related to chronic pain. We found that protein kinase M zeta (PKMζ) maintains pain-induced persistent changes in the mouse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caused activation of PKMζ in the ACC, and inhibiting PKMζ by a selective inhibitor, ζ-pseudosubstrate inhibitory peptide (ZIP), erased synaptic potentiation. Microinjection of ZIP into the ACC blocked behavioral sensitiza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PKMζ in the ACC acts to maintain neuropathic pain. PKMζ could thus be a new therapeutic target for treating chronic pain.

作者简介:

卓敏1985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学士学位,其后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攻读研究生,转博后前往美国依阿华大学药理系联合培养,于1992年获该校博士学位。现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生理学系教授,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痛觉传递的中枢可塑性及其突触分子机制在脑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