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多一分透明 少一分猜测

【字体: 时间:2010年03月11日 来源:慧聪食品工业网

编辑推荐: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从2009年11月底转基因抗虫水稻获得农业部颁发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至今,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舆论热议的话题。有人担心它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会造成影响;有人担心它会危害生物的多样性;有人质疑它的研发推广的利益点;也有人怀疑它的审批程序的合法性和透明性......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一场餐桌上无硝烟的战争”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从2009年11月底转基因抗虫水稻获得农业部颁发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至今,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舆论热议的话题。有人担心它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会造成影响;有人担心它会危害生物的多样性;有人质疑它的研发推广的利益点;也有人怀疑它的审批程序的合法性和透明性......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一场餐桌上无硝烟的战争”。  



        转基因食品有潜在的危害吗?  



        转基因食品对我们的身体是否存在潜在的危害?笔者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查阅了很多的资料,但最终也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推广,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各执一词,平分秋色。  



        在支持者的声音中,陈君石先生的声音可谓最具有代表性,也最具有权威性,他认为“转基因食品”并没有构成食品安全问题。首先是零风险食品根本就不存在,他说,“食品安全是一个相对和动态的概念,没有一种食品是百分之百安全的,零风险的食品安全是不存在的。”世界卫生组织对不安全食品有明确的定义,即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有毒有害物质”和“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并存时,才能构成不安全食品的事件;其次是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开发有一整套严格的监督管理程序,在生产方面,也有确定的生产规范和严格的管理要求,和其他传统产品的生产是一致的。  



        面对同一个事件,同一种事物,有人支持,就必然有人反对。纵然支持者说的头头是道,论点论据充分,结论足以使大部分人信服,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反对的声音也仍会存在,而且说的也是在理在据。  



        对于反对的声音,笔者简单概括了一下,主要观点:第一是毒性问题,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第二是过敏反应问题,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比如:科学家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蛋白质也随基因加了进去,那么,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这些核桃、小麦和贝类食品过敏;第三是营养问题,科学家们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目前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第四是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当科学家把一个外来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细菌中去,这个基因会与别的基因连接在一起。人们在服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第五是对环境的威胁,在许多基因改良品种中包含有从杆菌中提取出来的细菌基因,这种基因会产生一种对昆虫和害虫有毒的蛋白质。在一次实验室研究中,一种蝴蝶的幼虫在吃了含杆菌基因的马利筋属植物的花粉之后,产生了死亡或不正常发育的现象,这引起了生态学家们的另一种担心,那些不在改良范围之内的其它物种有可能成为改良物种的受害者;最后,生物学家们担心为了培养一些更具优良特性,比如说具有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抗旱能力等,而对农作物进行的改良,其特性很可能会通过花粉等媒介传播给野生物种,造成物种混乱,影响生物的多样性。  



        资料显示,转基因食品安全与否,科学界尚无定论,但在我国转基因水稻、玉米正在逐步推广开来,作为一个平头老百姓,我们直接面对的是一种结果,而不是参与了过程。面对这种突入其来的结果,有人反映很是强烈。  

        在一些主流网站笔者看到,网友几乎一边倒地发帖呼吁“抵制转基因,拒绝做小白鼠”。  



        其中在人民网以“您敢吃转基因食品吗?”为题所做的调查中,5万参与调查的网友,有84.3%表示“根本不考虑,觉得没安全感”;只有14.2%的网友表示“如果真的好,会考虑适当尝试”。  



        转基因食品安全与否,其实对我们大众来说,影响并不是很大,在选购食品的时候,只要能够分辨出哪是转基因食品,哪是非转基因食品,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选择就可以了,但问题是如果产品信息不够明确,以至于无法分辨时,作为消费者的我们该怎么办呢?在此,笔者觉得如果相关部门能够多增加一点“转基因食品”的透明度,消费者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过激。  



        信息透明大众参与  方能正确引导  



        转基因抗虫水稻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一经颁发,遍引发轩然大波,因为事情是在大众不知情的情况下操作的,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新鲜事物,以及已成定局的结果,引发热议在情理之中。按照理想的方式,转基因不该只有农业部说了算,应该是有一个第三方监管的机制。因为农业部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任务,转基因能提高产量,对农业部提高成绩是有帮助的。如果有第三方,比如让环保部监管,因为它不具备发展农业生产的义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就能抛开利益的纠葛。虽然我国目前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其中有环保部门的人员来参加,但是这个监督的力度却明显小太多了。  



        转基因作物只要按法律操作,就不能说它做错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还是应该让更多的公众参与进来,毕竟转基因作物是跟每个人都有切身关系的。  



        对此,人大代表方新委员建议,对转基因的研究无论如何都要积极推进,但是对转基因作物的推广是不是可以采取更审慎的态度,既要更详细地论证,也要把转基因作物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原原本本地告诉公众,正面地进行引导,让公众有知情权、选择权。  



        转基因食品是否存在潜在危害,科学家目前还不能提供出确凿证据,但是他们的担心也决不是杞人忧天。在试图改变生物链结构方面,人类没有任何经验,因此,无论多么小心谨慎都不为过。  



        人大代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两会期间,也曾表示,公众对转基因作物之所以存在安全顾虑,主要是有些转基因作物特别是抗病虫的转基因品种,其基因是来自一种细菌中的毒蛋白。由于虫子吃了毒蛋白可以被毒死,因此长期摄入该物质对人是否有害很难说。“现在的实验不能让人来做,都是通过小白鼠。但人是人,白鼠是白鼠,对白鼠没有任何危害,但对人不一定就没害,人与它们的机体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一些抗病抗虫的转基因食品要慎之又慎,要做好系统的安全评价。  



        渐渐地转基因作物就会推广开来,但大众对此却是了解甚少,甚至有人不知“转基因食品”为何物,在次笔者觉得,如果信息透明度能够高一点,大众参与能够多一点,政府引导能够多一点,对于目前的“转基因食品”热议的现状,将会有所缓解。  



        相关新闻链接:  



        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ModifiedFoods,GMF)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年谱  



        1983年,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在美国成功培植,这是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  



        1993年,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晚熟西红柿”正式投放美国市场。  



        1996年,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为170万公顷。  



        2002年,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到5870万公顷。  



        截至2004年,全世界已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转基因作物种植实验,有16个国家的近600万农民以种植转基因作物为主。  



        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是否有害的两个著名实验:  



        1998年秋,英国阿伯丁罗威特研究所的一位叫阿帕德·普兹泰的生物科学家在应邀出席的电视节目中宣布了他的一个实验结果:通过观察用含有转基因的土豆饲养的大老鼠,他发现,实验鼠的内脏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减轻,免疫系统也被破坏。这个结果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震动。  



        但随后不久,专门负责对该实验进行审查的英国皇家学会却宣布,这项实验存在6条明显缺陷:无法确定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土豆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对参与实验的大老鼠未做蛋白质补充;由于饲喂的食物不是大老鼠的标准食物,因此缺乏统计学意义;试验设计差,未作双盲测定;统计方法不当;试验结果无一致性等。这一实验基本被否定。  



        2002年,英国纽卡斯尔的研究人员再次宣布,转基因食品中的DNA片段能进入人体肠道中的细菌体内,这似乎证明,肠道的菌群会对抗生素产生抗性。  



        为此,英国食品标准协会委托哈里·吉尔伯特等学者进行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第一个人体实验。他们给12名健康的志愿者和7名切除过部分结肠的志愿者吃了含有转基因大豆的汉堡包和牛奶冰激凌。  



        实验结果是,健康者的粪便中没有发现转基因大豆的转基因,但在那些做过结肠切除术的受试者粪便中,确实发现了3.7%的转基因大豆残留基因。这一结果表明:确实有极少量的细菌摄入了大豆转基因。  



        然而,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研究人员忽略了这个数据。他们认为,这个实验并不能证明,这种转基因的转移对人体存在副作用。  



        除此之外,德国耶拿大学、慕尼黑技术大学、不伦瑞克大学和联邦肉类研究所也共同进行过一项名为“通过食物链的基因转移”研究。研究人员用转基因玉米制成颗粒饲料喂养实验动物,结果发现,这些动物的肌肉和器官里都存在玉米的遗传DNA片断。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