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广西师大校长梁宏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

【字体: 时间:2010年03月02日 来源:广西日报

编辑推荐:

  2010年元月12日,第十九届广西科技活动周开幕式暨科技表彰奖励大会上,广西师范大学校长梁宏教授郑重地从自治区领导手中接过凝聚着团队智慧和心血结晶的2009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看到潜心钻研10年的项目终于结出了硕果,梁宏和他的“模型蛋白质与靶物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后续效应研究”研究团队所有成员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2010年元月12日,第十九届广西科技活动周开幕式暨科技表彰奖励大会上,广西师范大学校长梁宏教授郑重地从自治区领导手中接过凝聚着团队智慧和心血结晶的2009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看到潜心钻研10年的项目终于结出了硕果,梁宏和他的“模型蛋白质与靶物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后续效应研究”研究团队所有成员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基础研究,立足前沿

 

  蛋白质与无机物、药物的相互作用一直是生物无机化学的前沿热点研究领域。进入生物体内的无机物,除了生命必需的金属与非金属元素,还可能有毒性的或生理意义尚未明了的重金属、贵金属元素。这些元素不但能以离子或简单基团的形式存在,还可能形成分子组装体——纳米粒,通过人们日常接触到的食物、化妆品和药物等进入人体内,与生物大分子、细胞发生相互作用。人们对一些生物体内的无机物(如:贵金属元素,纳米粒)的生理、毒理性能,它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作用机理以及后续效应,都知之甚少。为此,梁宏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奋战10年,以血液中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血清白蛋白、血红白蛋白作为模型蛋白质,系统地开展模型蛋白质与多种无机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为阐明可能进入人体内的无机物和药物的生理、药理性质以及后续效应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参考数据。

 

  10年的艰辛探索取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他们首次研究了血清白蛋白与碘离子、磷钨杂多酸、金离子等的相互作用;首次研究了荧光量子点、银纳米粒、纳米雄黄界面诱导血红蛋白结构和功能的改变;首次对比研究了血清白蛋白与靶物在正常环境与紫外光照射等异常环境下的作用异同。项目阐明了进入体内靶物的药理学、毒理学及其他生理效应的重要根据,为寻找调整生命体内元素水平的新药提供指导,也有助于探讨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王夔院士、柴之芳院士、江雷院士、杨频教授等知名专家认为,该项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生物无机化学、纳米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医化学及药化学等多个交叉学科的前沿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团队协作,克难攻艰

 

  回想起1999年项目的初始阶段,研究团队的队员们至今仍感慨万千。

 

  “这个项目是我之前研究项目的后续研究。在这个领域,我前后一共用了20年的时间。要产生基础性、系统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是需要一定研究周期的,首要的是要有耐心。”梁宏在读博期间进行的就是这一方面的研究。1999年,在与团队成员进行充分讨论和长期思考之后,他还是认定了这一方向。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谈到科研工作,梁宏总是不断地提到研究团队的其他成员。“科研团队的形成、成长以及成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项目的研究是一个科研团队形成的主要载体。对于研究团队来讲,共同的研究兴趣和分工协作是很重要的……”

 

  从项目立项起,团队成员就再没睡过安稳觉。梁宏和研究团队的沈星灿、边贺东、蒋治良等年轻教师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设计方案。为尽快研究出创新性成果,梁宏带着同事翻阅查找了大量文献,反复研究,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探索、思考、积累直至完善,循环往返。

 

  正是凭着这股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研究团队完成了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科研项目,引起了国际国内同行的极大关注。团队共在国际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2篇,其中SCI收录26篇,EI收录7篇;有2篇论文发表于国际生物无机化学杂志《Journal  of  Inorganic  Biochemistry》。论文已被国内外期刊引用超过300次。项目主持人、主研人梁宏教授在多次重要学术会议上受到邀请,作学术报告12场次,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同时,项目在人才培养上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项目研究期间共培养了2名博士研究生,22名硕士研究生,硕士生中有10人考上了国内外重点大学或研究机构的博士研究生。毕业生中有3名已晋升为教授。

 

  “模型蛋白质与靶物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后续效应研究”这个项目的研究过程也见证了广西师范大学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项目开始阶段,研究团队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科研设备不足。现在,经过10余年的发展,学校更加重视科研工作,加大了对设备、经费的投入力度,学校的科研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更大地激发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研究团队成员沈星灿教授如是说。

 

  目前,该校化学学科拥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无机化学和应用化学先后成为自治区重点学科并分别挂靠招收博士研究生。化学专业成为自治区精品专业,无机化学成为自治区精品课程。拥有了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梁宏教授为主任),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无机化学重点学科现拥有一支多达21人(1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和学术队伍。在学科带头人梁宏教授的引领下,该校的无机化学学科确立了在广西的“龙头”地位,在国内同类院校中也有很大的影响。  

 

  “我首先是一名科学研究者”

 

  1991年6月,梁宏在南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放弃了到发达地区条件优越单位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广西师范大学任教。1993年,28岁的梁宏被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当时广西最年轻的教授。

 

  由于梁宏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在科技界和学术界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广泛认可,他先后获评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青年科技奖”、“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严谨而又思维开阔,科研工作中善于触类旁通,面对困难总是游刃有余,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旁人对他的评价。

 

  20多年来,在繁重的行政工作之余,他几乎每天都从事科学研究到凌晨1点,这一习惯也督促着整个研究团队。有人说,梁校长您活得太累了,而梁宏却说:“顶多是身累,心不累的,因为我热爱我的科研工作。”

 

  虽为一校之长,但他更喜欢的身份则是学者。在科研一线工作多年,他对科研事业无比倾心。“我首先是一名科学研究者。科学研究对于我来讲是一辈子的事业。”梁宏说。

 

  作为科学研究者,梁宏深谙学者从事研究的规律和研究的困难,能够设身处地为研究者考虑。自1993年10月被任命为学校科研处副处长,从事行政管理岗位17年来,他大胆改革,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调动广大教师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强化科研工作意识。在他的科学管理和带领下,该校科研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一年上一个台阶,形成了以基础研究促进应用开发,以应用开发保证基础研究的科研工作格局。

 

  谈到科研对于高校发展的作用以及该校今后的科研工作思路,梁宏文思泉涌、侃侃而谈:科学研究是培养、引进和造就高水平科研团队不可取代的途径,是增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渠道。目前,学校首先要做好的就是继续完善科研制度,制定符合科研人才培养规律的科研工作规划,进一步进行科研资源整合……
 
 

        两位科学家还发现,只要给予简单的化学刺激,比如在细胞中加入盐或者抽出盐,就可以对鸟嘌呤的排列进行控制。  

        斯帕达在公告中指出,这一发现表明,鸟嘌呤既在细胞老化过程中也在肿瘤细胞繁殖中起关键作用。正常情况下,鸟嘌呤可维持端粒长度,延长细胞寿命,而在肿瘤细胞中鸟嘌呤也能维持其端粒的长度,这样肿瘤细胞就可以继续繁殖。因此,更清楚地了解鸟嘌呤排列形态和组合机制,就可以为研制治疗肿瘤或延年益寿的药物开辟新道路。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广西师大|梁宏|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