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Science争相报道中科院最新成果

【字体: 时间:2011年01月30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西华师范大学,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不同于传统观点的新成果:在以自然保护区为单位的大的景观尺度上,原始林和竹林才是影响大熊猫生境选择最为重要的生态因子。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Biology Letters》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的消息,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西华师范大学,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不同于传统观点的新成果:在以自然保护区为单位的大的景观尺度上,原始林和竹林才是影响大熊猫生境选择最为重要的生态因子。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Biology Letters》杂志上。

这一成果一经公布,就立刻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与媒体的广泛关注。《自然》(Nature)、《科学此刻》(Science Now),以及英国广播公司(BBC)、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和路透社(Reuters)等世界知名媒体先后发表了相关报道和评论。

生境由各种条件与资源构成,为有机体的生存与繁衍提供了空间和舞台。在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研究工作中,有关生境选择的研究能够揭示物种的生态需求,探讨影响个体分布与多度的限制因子,为进行栖息地质量评价和适宜栖息地的保护管理措施奠定科学基础。然而,生境选择通常是一尺度依赖的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影响物种生境需求的环境因子可能并不相同。在生境选择研究过程中忽视空间尺度的影响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论,而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栖息地保护管理措施亦可能是误导性的。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与自然保护价值。“野生大熊猫真正需要什么”,一直是科学家和保护管理者所关心的问题。以往在小尺度上对大熊猫觅食/休息位点选择的研究中普遍发现,坡度是影响大熊猫生境选择最为重要的生态因子。

在最新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基于国家林业局第三次全国大熊猫调查(1999-2003年)的生境利用数据,采用信息论方法(information-theoretical approach)从景观水平上进行了深入探讨,发现除竹子这一必然因素外,大熊猫更愿意选择生活在未经砍伐的或者未曾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原始林中。他们呼吁政府应更加重视天然林的保护,以确保旗舰物种大熊猫的生存。

1月20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在研究亮点栏目(Research Highlights)刊登题为“大熊猫更喜欢成熟林”(Pandas prefer their trees mature)的报道,对这项研究进行了介绍。文中指出,偏爱竹子的大熊猫更喜欢选择生活在原始林中,维护原始林对于保护大熊猫这一极具代表性的濒危物种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人员建议,对大熊猫适宜生境的地图和模型进行修订以优先考虑原始森林并继续禁止采伐,这篇文章对此进行了充分肯定。

1月12日,美国《科学》杂志社旗下的《科学此刻》(Science Now)专栏在一篇名为“大熊猫更喜欢原始森林”(Pandas Prefer Old Forests)的文章中对这项研究进行了详细报道和充分肯定。大熊猫不仅最爱竹子,对生境也极为挑剔,尤其是未经采伐或人类活动干扰的原始林对大熊猫的生存至关重要。报道进一步指出,中国政府近期刚刚决定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这项研究对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月12日,英国广播公司以“大熊猫需要原始森林”(Giant pandas 'need old-growth forests')为题对这项研究进行了深入报道,并指出以往研究中未能发现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研究尺度过小;不仅如此,文中还对大熊猫为何钟情于原始森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来自苏格兰皇家动物学会的动物、保护与教育部的主任Iain Valentine曾与中国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为期五年的大熊猫研究工作,他高度评价了这一研究成果,并指出“理解动物的生态需求对物种的长期生存来说至关重要”。

1月12日,路透社发表题为“中国大熊猫的野外生长离不开原始森林”(China's pandas need old forests to thrive)的评论文章,详细报道了这项中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报道中指出,大熊猫不仅需要竹子,而且需要原始森林才能在野外生长。在回答该社记者的提问时,魏辅文研究员与同事们强调了原始森林中的大树对于大熊猫产仔和育幼的重要作用。

华盛顿邮报在1月17日发表名为“研究指出:为了大熊猫的生存,中国必需保护原始林”(To protect giant pandas, China must preserve old-growth forests, study says)的文章,充分肯定了这一研究成果。鉴于原始林对大熊猫生存的重要意义,文章在最后不仅对中国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表达了肯定,还呼吁继续禁止天然林采伐。

2010年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获得了多项有关大熊猫的研究成果,其中与多家单位联合进行的研究:“大熊猫基因组测序和组装”以封面故事形式在《Nature》上发表。研究表明,大熊猫有21对染色体,基因组大小为2.4G,重复序列含量36%,基因2万多个。这是全球第一个完全使用新一代合成法测序技术完成的基因组序列图。这一成果将成为基因组绘图的国际标准。

(生物通:万纹)

原文摘要:

Old-growth forest is what giant pandas really need

Giant pandas (Ailuropoda melanoleuca) are an iconic conservation species, but despite significant research effort, do we understand what they really need? Estimating and mapping suitable habitat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conservation planning and policy. But if assumptions about ecological needs are wrong, maps with misidentified suitable habitat will misguide conservation action. Here, we use an information-theoretic approach to analyse the largest, landscape-level dataset on panda habitat use to date, and challenge the prevailing wisdom about panda habitat needs. We show that pandas are associated with old-growth forest more than with any ecological variable other than bamboo. Other factors traditionally used in panda habitat models, such as topographic slope, are less important. We suggest that our findings are disparate from previous research in part because our research was conducted over a larger ecological scale than previous research conducted over more circumscribed areas within individual reserves. Thus, extrapolating from habitat studies on small scales to conservation planning on large scales may entail some risk. A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considering the renewal of its logging ban, it should take heed of the panda's dependency on old growth.

作者简介:

魏辅文,1964年4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主任,动物生态与保护遗传学研究组组长。1980年-1987年,在西华师范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7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珍稀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学研究,目前重点开展大熊猫和小熊猫保护生态学、保护行为学、保护遗传学、分子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际重大合作项目、国家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性项目等,在 Current Biology,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Molecular Ecology,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Journal of Mammalogy, Journal of Wildlife Management 等SCI收录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2006年有关大熊猫分子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在 Current Biology上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包括 Nature、Science 等著名杂志和Discovery频道、BBC、路透社等多家知名媒体均在显要位置发表相关的评论和报道,并入选2006年度美国Discover杂志12大生物科技新闻;2007年在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上发表有关大熊猫是否走到进化尽头的文章再次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入选“2007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研究领域:
保护生态学、保护行为学、保护遗传学、分子生态学、进化生物学

社会任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动物学会秘书长、兽类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Integrative Zoology、Current Zoology, 兽类学报、动物学研究等刊物编委;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灵长类专家组、小型食肉动物专家组和熊类专家组成员。

获奖及荣誉:
200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2004入选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科技部973项目课题:物种濒危机制与保护(2007-2011)
基金委重点项目:大熊猫的扩散模式及其进化机制(2009-2012)
国际合作项目(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学会):佛坪大熊猫生态学研究(2007-2011)
国际合作项目(欧盟):西藏羌塘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2007-2010)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中科院|大熊猫|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