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Nature Genetics揭示胰腺癌易感基因

【字体: 时间:2011年12月14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近日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等20多家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了多个全新的中国人群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易感位点,相关研究论文于12月11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专业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等20多家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了多个全新的中国人群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易感位点,相关研究论文于12月11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专业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的林东昕教授和王成峰教授为这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前者曾系统地研究了致癌物代谢、DNA修复、细胞周期和凋亡控制、肿瘤免疫等系统的基因遗传变异与肺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常见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在癌症研究领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006年至今已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其中发表在Nat Genet, J. Exp. Med等著名或重要的国际专业期刊论文70多篇,论文被引用900多次。后者主要从事腹部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工作,尤其擅长肝脏、胆系、胰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胰腺癌是恶性度最高、预后最差的一种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一般不到5%。胰腺癌预后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有效的早期检测方法,大多数患者就医时已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

为了阐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寻找早期检测和诊断的生物标记,研究人员募集了3584例胰腺癌患者和4868例正常对照。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策略,研究人员首先用981个胰腺癌患者和1991个正常对照的基因组DNA进行全基因组遗传变异的关联分析,并在独立的一组2603个胰腺癌患者和2877个正常对照中进行了验证,确定21q21.3、5p13.1、21q22.3、22q13.32和10q26.11等5个染色体区域遗传变异是导致胰腺癌发生的易感因素。他们发现,携带5个危险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胰腺癌的风险比不携带危险基因型的个体高6倍。

新研究鉴定出了5个与胰腺癌相关的新的遗传区域或易感等位基因。这些研究结果推进了对胰腺癌发生发展机制的认识,同时也为胰腺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生物通:何嫱)

延伸阅读:专访林东昕:食管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dentifies five loci associated with susceptibility to pancreatic cancer in Chinese populations

Pancreatic cancer has the lowest survival rate among human cancers, and there are no effective markers for its screening and early diagnosis. To identify genetic susceptibility markers for this cancer, we carried out 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n 981 individuals with pancreatic cancer (cases) and 1,991 cancer-free controls of Chinese descent using 666,141 autosomal SNPs. Promising associations were replicated in an additional 2,603 pancreatic cancer cases and 2,877 controls recruited from 25 hospitals in 16 provinces or cities in China. We identified five new susceptibility loci at chromosomes 21q21.3, 5p13.1, 21q22.3, 22q13.32 and 10q26.11 (P = 2.24 × 10−13 to P = 4.18 × 10−10) in addition to 13q22.1 previously reported in populations of European ancestry. These results adv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pancreatic cancer and highlight potential targets for the prevention or treatment of this cancer.

作者简介:

林东昕

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病因及癌变研究室主任,癌发生及预防分子机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1986年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1988年8月至1990年6月先后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肿瘤研究所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1990年7月至1994年8月在美国国家毒理学研究中心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室从事肿瘤基础研究。1995到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工作。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98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3-2004年度);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1年)。

学术兼职:中国抗癌协会理事、肿瘤病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理事;国际专业期刊《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Pharmacogenetics and Genomics》、《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国内专业期刊《中华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癌症》、《肿瘤研究与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癌变畸变突变》编委。研究领域:常见肿瘤发生发展及其遗传易感性的分子机制;肿瘤分子流行病学;个体化医学。曾承担和正在承担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规划、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医学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项目、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项目等重要的科研项目。
主要学术贡献:较系统地研究了致癌物代谢、DNA修复、细胞周期和凋亡控制、肿瘤免疫等系统的基因遗传变异与肺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常见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系。至今已发表研究论文140多篇,其中发表在包括Nat Genet,J Exp Med,JNCI,Gastroenterology,Cancer Res等著名或重要的国际专业期刊的论文120多篇,全部论文被引用3000余次。研究成果获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发表在Nature Genetics的文章(Sun et al, 2007;39:605–613)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已有3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王成锋

男,1962年出生山东省人年于山东医科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工作至今。1984年、1996年先后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卫生部西安医科大学英语培训中心进修。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年3月任副主任医师王成锋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腹部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尤其擅长肝脏、胆系、胰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能独立完成腹部肿瘤的各种手术,包括肝癌、胰腺、肠系、胃肠道、乳腺、脾脏、腹膜、后四肢等部位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手术治疗。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胰腺癌|GWAS|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