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垣院士发表癌症研究新进展

【字体: 时间:2011年03月24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关于“肿瘤的靶向基因-病毒治疗”(Cancer Targeting Gene-Viro-Therapy, CTGVT)策略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基因治疗领域国际专业期刊《Gene Therapy》上。

  

生物通报道:来自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关于“肿瘤的靶向基因-病毒治疗”(Cancer Targeting Gene-Viro-Therapy, CTGVT)策略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基因治疗领域国际专业期刊《Gene Therapy》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刘新垣院士,这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教授获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他曾先后研究过RNA结构功能,酵母丙氨酸tRNA的人工全合成,基因工程、细胞因子(特别是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及其胞内信号转导等研究,发现了白细胞介素—2的镇痛作用,并一手创建了肿瘤的基因病毒治疗。

尽管癌症的治疗领域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肝癌仍然是所有恶性肿瘤中最难治愈的种类之一。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监察、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数据库公布的1975-2006年度癌症统计综述,美国1999-2005年原发性肝癌及肝内胆管癌病人的5年相对存活率为13.0%,仅高于胰腺癌病人(5.7%)。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作为最常见类型的肝癌和世界第五最频发的恶性肿瘤,是造成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因此,急需开发高效及安全的肝癌治疗新方法为临床服务,而生物治疗是最有前景的备选方案之一。

刘新垣研究组博士研究生曹欣等以SV40 enhancer/AFP复合启动子控制腺病毒E1A的表达,并缺失腺病毒在正常细胞中复制必需而在肿瘤细胞中复制非必需的E1B 55K蛋白,构建了靶向甲胎蛋白(AFP)阳性肝癌的双调控溶瘤腺病毒载体Ad•AFP•E1A•E1B (Δ55) (简称Ad•AFP•D55)。与仅缺失E1B 55K蛋白的单调控溶瘤腺病毒ZD55(ONYX-015类似物)相比,Ad•AFP•D55不仅具有肝癌靶向性,对正常细胞的安全性也有所提高,对裸鼠全身系统给药后肝毒性明显低于ZD55。

为了提高对肿瘤的杀伤能力,研究人员又将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 TRAIL)基因表达框插入腺病毒基因组中,即构成双调控基因-病毒系统Ad•AFP•D55-TRAIL。双调控腺病毒载体Ad•AFP•D55及Ad•AFP•D55-TRAIL能选择性地在AFP阳性的肝癌细胞中复制,并引起宿主细胞的强烈自噬作用,而TRAIL基因的引入则可促肿瘤细胞的凋亡。双调控基因-病毒系统Ad•AFP•D55-TRAIL在体外和体内均显示出良好的抗肝癌活性,这是因为溶瘤病毒本身即有抗癌作用,作为载体它还能特异性地(即靶向性)在癌细胞中复制数百倍,使其所携带的基因也随之复制数百倍,表达量也大大提高;故CTGVT的抗癌作用大增,既比相应单独基因治疗的抗癌效果好,也比相应溶瘤病毒治疗的抗癌效果好,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研究组提出的CTGVT现已成为国际热门课题,产业化的前景光明。

(生物通:万纹)

作者简介:刘新垣

生于湖南省衡东县、1952年南开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河北医学院任教数年、1957年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副博士”研究生班,1963年毕业后留所直到2000年,1983—1984年在美国罗氏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工作过1年半。2000以后工作于合并后的中国科学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 2004 年任浙江理工大学新元医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和浙江省基因治疗研究中心主任。

成就及荣誉

他曾先后研究过RNA结构功能,酵母丙氨酸tRNA的人工全合成,基因工程、细胞因子(特别是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及其胞内信号转导等研究。Parkinson’s病的基因治疗取得重要成果。发现了白细胞介素—2的镇痛作用,并证实它能与鸦片受体结合,这为免疫因子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第一次提供了确切的新证据,肿瘤的基因病毒治疗是他们自己创建的一个肿瘤治疗新策略,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前后共发表论文270多篇,已编有刘新垣论文集七册。共获各种奖励30多次。1992年被选为乌克兰科学院外籍院士,2001年被评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主持过的项目
1.RNA 结构功能:首次发现大分子 RNA 中存在稀有碱基等,为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部分内容;   
2. 人工合成核酸:在酵母丙氨酸tRNA 人工全合成中,用他创建的酶学方法合成了化学方法无法合成的数个带稀有碱基的片段,功不可没;   
3. 基因工程;γ- 干扰素( IFN-γ)的表达水平达菌体总蛋白的 60%-80% ,国际罕见,为 1990 年中科院十大科技新闻之一,还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IL-2 及 IFN-γ从基础研究到临床批文,获得两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4. 干扰素作用原理:发现干扰素作用介质 2 " -5 " A 新的许多生物功能及其受体(第一个寡核苷酸受体)的存在,获中科院二等奖;   
5. 发现了 IL-2 的镇痛功能:后又证实它能与鸦片受体结合,最近还发现 IL-2 有戒毒作用,也获很多奖励。   
6. 胞内信号转导:为中科院重点项目,每年评审均为优秀,在国内外优秀期刊发表了约 20 多篇论文;   
7.Parkinson 病的基因治疗:曾在 Human Gene Therapy 等著名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8. 癌症的靶向基因 - 病毒治疗是 2000 年后的重点研究方向,现已发表论文 60 多篇,其中包括 Hepatology (IF 值为 10.446) 、Cancer Research 、Oncogene 、Mol. Therapy等多篇高水平文章,申请了四项专利。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