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教授癌症研究新成果登Nature子刊亮点

【字体: 时间:2011年04月19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微胶囊,可将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两个过程融为一体,通过超声造影成像确定肿瘤的部位与尺寸后,用近红外激光对肿瘤进行定点加热实施清除,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提高疾病诊治效率。这项研究成果公布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并且《Nature Materials》以“Locate and Kill”进行了亮点推荐。

  

生物通报道: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微胶囊,可将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两个过程融为一体,通过超声造影成像确定肿瘤的部位与尺寸后,用近红外激光对肿瘤进行定点加热实施清除,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提高疾病诊治效率。这项研究成果公布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并且《Nature Materials》以“Locate and Kill”进行了亮点推荐。

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戴志飞教授,戴志飞教授研究组主要从事药物靶向传递和缓控释、生物材料表面修饰、分子影像技术以及纳米生物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先后负责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重大培育项目、省科技攻关以及归国留学基金等多个项目。

传统临床应用中,诊断和治疗是两个独立的过程,诊断用药和治疗用药也是两种独立的药物。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往往需要接受先诊断再治疗这样两次医疗过程,而且间隔时间较长,容易贻误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期。另外,由于诊断用药物和治疗用药物通常都对患者有一定的副作用,分为两次用药会增大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因此,如何实现诊断用药和治疗用药合二为一是对生物医药界提出的一个极大挑战。

众所周知,超声诊断是一种安全、便捷、价格低廉且实时成像的常用诊断技术。探头发出的超声波经过不同人体组织后发生的反射不同,利用这种反射声波的差异就可以得到人体组织的图像,通过加入一种被称为超声造影剂的诊断制剂,可以大大提高超声成像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信息。光热治疗使用光吸收剂和对于人体组织穿透力较强的红外光来使组织温度升高,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不造成伤害,是一种绿色治疗方法。通常,在进行光热治疗之前需要准确知道病变位置,治疗过程中也需要实时监控治疗进程,治疗完成后也需要尽快评价治疗效果以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这些诊断和监控的工作正好可以通过超声造影成像来完成。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将超声造影成像效果好的高分子微胶囊和用于光热治疗的金纳米壳结合在一起,得到一种金纳米壳包覆的微胶囊。这种微胶囊可增强超声成像效果,通过超声成像确定肿瘤的位置和尺寸,监控治疗过程和治疗后的恢复过程。

金纳米壳在近红外区有较强的吸收功能,经近红外光激发后,可将吸收的光能转化成热能,使局域范围温度升高,有效杀死恶性肿瘤细胞,对肿瘤进行光热治疗。通过金纳米壳包覆的微胶囊可实现诊断和治疗过程的结合,提高诊断治疗效率,降低医疗费用。

据报道,这项研究不仅得到了《Nature Materials》的亮点推荐,而且德国Wiley-VCH出版社也对此进行了报道,除此之外,美国超声世界(Sonoworld.com)、德国纳米工作(Nanowerk.com)、美国创新报告(innovations-report.com)、等多个国际著名专业网站转载。

(生物通:万纹)

原文摘要:

Gold-Nanoshelled Microcapsules: A Theranostic Agent for Ultrasound Contrast Imaging and Photothermal Therapy

The combination of electrostatic deposition of gold nanoparticles onto microcapsules and a surface seeding method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gold nanoshells (see picture). This nano/microcomposite is able to operate as a theranostic agent for both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ic imaging (diagnostic) and photohyperthermia (therapeutic), and thus holds a great potential for photothermal therapy in cancer treatment.

作者简介:

王金锐

专业特长:在心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评价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国内首先提出心脏长轴运动能够更敏感地反映心功能的变化,率先进行心肌组织应变和应变率的研究。在介入性超声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多项研究成果被应用于临床。

1946年10月11日出生,男,汉族,内蒙古人,大学本科,现为教授,197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华医学会超声学分会常务委员、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超声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超声分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超声诊断和介入超声。

1995年至1970年在内蒙古医学院学习;1970年至1981年在内蒙古达拉特旗医院任内科医师;1981年至1995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中心医院工作,期间三次在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和托马斯杰婓逊医学院以访问学者短期学习;1995年至2001年任内蒙古医学院教授;2001年至今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超声科主任医师、教授。2002年至2006年任北医三院超声科主任。1988年担任硕士生导师,2002年担任博士生导师。
现已发表《超声造影在肾囊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Elastographic Evaluation of the Temporal Formation of Ethanol-Induced Hepatic Lesions》等论文50余篇。主编《实用腹部诊断学》、《肌肉骨骼系统超声影像学》,参编《医学影像学》等17部专著。

1991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87年获“五.一劳动奖章”,1988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9年荣立“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一等功”,三次获“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获“乌兰夫基金奖”等多项荣誉和奖励。

1992年至2007年担任内蒙古自治区第八、九、十届人大代表。

戴志飞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从事药物靶向传递和缓控释、生物材料表面修饰、分子影像技术以及纳米生物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论文中图片被《Adv. Mater.》(IF: 7.896)选为封面图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0.232,论文他引230余次。先后负责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重大培育项目、省科技攻关以及归国留学基金等多个项目。

经历
  1988-1992年 湘潭师范学院(现为湖南科技大学),学士学位  
1992-1995年 黑龙江大学和福州大学,硕士学位   
1995-1998年 中科院感光所(现为中科院理化技术所),博士学位   
1998-1999年 中科院感光所,助研   1999-2000年 日本关西学院大学理学部,博士后   
2000-2003年 德国马普研究院胶体与界面研究所,博士后   
2003-2005年 美国艾默蕾(Emory)大学外科与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后   
2005- 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导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复合微胶囊||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