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接受Science专访:向中国的院士下“战书”

【字体: 时间:2011年09月13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近期饶毅接受了Science杂志的专访,9月9日Science官网对此进行了专题新闻报道:

  

生物通报道  2011年初,著名神经学科学家、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被增选为中科院院士有效候选人,但在中国科学院17日公布的初步候选人名单中落选。得知自己落选后,饶毅第一时间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早在今年三月份就已经写好的题为“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博客文章,文中提到:“在表达了尊重和感谢后,从2011年8月17日后将不再成为候选人”。此言一出,立即引起网友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外界对院士制度的热议。近期饶毅接受了Science杂志的专访,9月9日Science官网对此进行了专题新闻报道:

2007年著名神经学家饶毅放弃了在美国西北大学芬伯格医学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的职位,回到中国,出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由于近年来其不断对中国科研体制发表坦率的批评和评论而受到广泛地关注。今年的8月17日,饶毅在中国科学院公布的院士初步候选人名单中落选,随后其即在博客中发表声明,宣布今后不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复旦大学神经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说,得知饶毅未能列入候选人名单,他感到非常意外,但他同时也表示尽管他尊重饶毅 “永远不再候选中科院院士”的决定,但他认为这不是一个成熟的科学家应做出的理性和明智的反应。美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则表示完全支持饶毅,王晓东说中国科学院将那些敢于讲真话且拥有高学术水平的科学家拒之门外,那么损害将会是中国科学院自身的社会公信力。

饶毅长期以直言不讳著称。去年9月,他与2008年从普林斯顿大学回国,任职中国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生物物理学家施一公在《科学》杂志上撰写社论(3 September 2010, p. 1128)批评中国的科研基金分配体制“浪费资源、腐蚀精神、阻碍创新”。在早些时候,饶毅就对中国大陆与台湾合作论文署名问题发表观点,饶毅认为台湾共同作者所处的大学应该在文献中标示为“中国台湾”( Taiwan, China),而非“中华民国,台湾”(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此言论一出再度引起两岸学者的激烈争论。在8月份Science网站刊登文章,就此进行了详细报道。

以下为饶毅接受Science专访的内容:

提问(简写为Q):你对于在今年院士评选第一轮中被淘汰有何看法?

饶毅(简写为R.Y):即使我以后不再候选院士,我也还是不主张废除院士制度。院士制度可帮助平衡中国的官僚主义;至少院士们发表言论时,管理层还是注意倾听的。院士评选总体上是公正的。中科院的院士们相对独立,影响他们的投票决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院士制度本身并不存在问题,问题主要在于中国的文化,它确定的“官本位高于一切的”思想使得许多的人包括一些政府官员热切地追求院士这一终身荣誉。

Q:你曾经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和其他的中国科学家在美国遭受种族歧视对待。此次院士落选是否是在中国遭受另一种歧视对待的结果呢?

R.Y:在美国是无论你做什么种族歧视都一直存在,而在中国我受到何种对待则是在于我做了什么。这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我可以做出选择:我可以选择放弃所有原则,去谄媚某些人,做他们觉得应该而并非我认为正确的事情。这样我就能得到别人认为的我应该获得的一切包括更高的职位,报酬和荣誉。

我打破了大家对于“中国人”的固有印象。有人说我被美国化了,这不过是一种种族主义言论,他们认为中国人就应该是安静的,缺乏思考能力的,只会埋头做他们被告知要做的事情。而我却完全相反,我试图用相同的方式来对待每一个人,无论他们是我的上司还是下属,无论他们是中国人或是外国人。

Q:我们来谈谈关于台湾和科研论文署名的争论。你曾要求合作论文的共同作者江安世不遵循约定俗成的公约,改写他们的署名地址,你的这一行为是否有越权的嫌疑?

R.Y:因为我是文章的通讯作者,必须对论文做出签字保证,所以我对论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很关注……如果我只是做和别人一样的事情,那么我与别人又有什么区别?你不能告诉我是因为公约存在所以我就应该去遵循。因为台湾的政策规定在论文的地址中只能使用“台湾”( Taiwan)或是“中华民国,台湾”( Taiwan, ROC),我想知道是否能够改变这一政策。因此我给台湾的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National Science Council)主任李罗权(Lou-Chuang Lee)写信,这只是一个科学家对另一位同行科学家做出的一个普通询问。

Q:有人说你坚持署名“台湾,中国”( Taiwan, China)是为了讨好中国政府?

R.Y:我从来不去讨好任何政府,官场对于我没有吸引力。在我宣布将不再候选中国院士后,我提交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辞呈。我认为由一个非院士担任院长这一职位,有可能会损害这一机构中其他渴望成为院士的成员的机会。但是北京大学没有接受我的辞呈。

Q:你对中国的体系感到失望吗?

R.Y:我仍然对中国的科学和教育持肯定的态度。我的大学一直都支持着我。中国国家领导人一直都在支持我和近年来回国的其他科学家…..回国是我所做的正确决定。有人说我未能评选为院士将让一些即将归国的有建树的科学家望而却步。我想对他们说的是回到中国他们的一切将比留在西方更精彩。我在我的博客中向现在及未来在生命科学领域、与我有着相似教育及研究经历背景的院士提出了挑战,看一看在未来十年哪些人能够在各自的领域获得建树。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在未来能看到那些远比我优秀的科学家当选院士。

(生物通:何嫱)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饶毅|院士落选|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