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公布

【字体: 时间:2012年10月09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8日11点半,卡罗林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评委会(the Noble Assembly)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分别来自日本和英国的两位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和约翰戈登(John B. Gurdon),他们的获奖理由是“成熟细胞可被重编程,恢复多能性”方面的杰出贡献。

  生物通报道: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8日11点半,卡罗林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评委会(the Noble Assembly)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分别来自日本和英国的两位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和约翰戈登(John B. Gurdon),他们的获奖理由是“成熟细胞可被重编程,恢复多能性”方面的杰出贡献。

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

出生于1962年,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研究领域作出重大贡献。2007年,其团队通过向人体皮肤细胞中植入4个经过重新编码的基因,使皮肤细胞具备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功能,从而获得所谓iPS细胞。此项技术不仅为发展再生医疗开创了道路,也对整个医学研究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约翰戈登(John B. Gurdon)

出生于1933年,英国著名的发育生物学家,其备受瞩目的研究成果就是核转移和克隆,曾荣获拉斯克奖。他是60年代第一个用成体细胞核成功克隆动物(蛙)。

获奖技术简介:

核转移技术——即所谓动物整体克隆技术,是指将动物体细胞核全部导入另一个体去除了胞核的激活的卵细胞内,使之发育成个体。这样的个体所携带的遗传性状仅来自一个父亲或母亲个体,因而为无性繁殖。从遗传角度上讲,是一个个体的完全拷贝,故称之为克隆。

iPS技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科学家们都认为一旦细胞发生分化,它就永远无法恢复其全能性。他们猜想必定是由于大量基因以细胞类型特异性的方式开启和关闭,由此决定了干细胞的特性。直至2006年,来自日本京都大学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等人证明情况并非如此。他们将小鼠皮肤细胞——具体地说,是成纤维细胞——转变为了干细胞。这就是第一批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

研究人员既然知道了如何生成人类iPS细胞,接下来他们就想知道如何改良这一过程。一些方法有可能会对接受干细胞治疗的患者产生危害。两个主要关注的问题就是基因的致癌性,以及介导这些基因的病毒载体的应用。山中伸弥和其他研究小组利用生成iPS细胞的一个基因c-Myc就是一种致癌基因。iPS细胞生成的,体内具有高水平c-Myc蛋白的小鼠频繁地形成了肿瘤,部分原因可能就是c-Myc不仅能促使生成干细胞,也能促成癌性生长。因为干细胞和癌细胞具有相似性,干细胞癌变的可能性成为了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这种iPS技术绕开了胚胎干细胞研究面临的伦理和法律等障碍,因此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但是iPS细胞的应用由于其潜在致癌性和效率低,不利其未来的临床应用,科学家们要想借助干细胞疗法治疗疾病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

(生物通:张迪)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