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解析前列腺癌突变基因

【字体: 时间:2012年02月03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南京医科大学,复旦大学,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Replication and cumulative effects of GWAS-identified genetic variations for prostate cancer in Asians: a case-control study in the ChinaPCa consortium”的文章,解析了通过亚洲人群前列腺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的前列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论文发表在《Carcinogenesis》杂志上(SCI影响因子5.401,JCR 2区)。

  

生物通报道:来自南京医科大学,复旦大学,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Replication and cumulative effects of GWAS-identified genetic variations for prostate cancer in Asians: a case-control study in the ChinaPCa consortium”的文章,解析了通过亚洲人群前列腺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的前列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论文发表在《Carcinogenesis》杂志上(SCI影响因子5.401,JCR 2区)。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南京医科大学特聘教授张正东博士,以及维克森林大学Jianfeng Xu,其中张正东教授近年来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1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在环境流行病学领域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源自前列腺上皮的恶性肿瘤,约占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4%。在男性高龄老人中是较常见的癌症之一。多发于50岁以后,发病率随年龄增加逐步提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欧美国家仅次于肺癌,居所有癌肿的第二位。

前列腺癌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在亚洲地区,和在欧美地区存在差别。欧美各国发病率较高,东方发病率比较低。但是近几年在国内的发病率有所增高。目前国际上的一些研究主要是针对欧美等地区的人群进行分析,针对亚洲人群的前列腺癌基因突变的分析较少。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解析了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发现的5个新型的前列腺癌易感基因,比对2169个对照组样品,在1524个病例样品中对这五个突变进行了基因分型,从中发现了这些突变的积累效应模式,并指出这些突变与临床阶段,Gleason分级,以及家族历史无关联。

这些实验结果将进一步加深科学家们对于前列腺癌的认识,也有助于分析中国人群前列腺癌的具体分子机制。

除此之外,近期不少科学家也获得了前列腺癌基因研究的进展,比如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与一种遗传性前列腺癌相关的基因突变。

HOXB13基因的突变在一般人群中很少见,据信只有1%的男性携带这一突变,但在那些携带这一突变的人中,年轻时罹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可能大幅增加。研究人员利用最新技术,测定该染色体区域中200多个基因的DNA序列,发现有4个不相关的家庭在HOXB13基因上有相同的突变。该基因对前列腺的胚胎发育期和前列腺的功能至关重要。

(生物通:万纹)

原文摘要:

Replication and cumulative effects of GWAS-identified genetic variations for prostate cancer in Asians: a case-control study in the ChinaPCa consortium

A recent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 has identified five new genetic variants for prostate cancer susceptibility in a Japanese population, but it is unknown whether these newly identified variants are associated with prostate cancer risk in other populations, including Chinese men. We genotyped these five variants in a case-control study of 1,524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prostate cancer and 2,169 control subjects from the Chinese Consortium for Prostate Cancer Genetics (ChinaPCa). We found that three of the five genetic variants were associated with prostate cancer risk (P = 4.33 × 10-8 for rs12653946 at 5p15, 4.43 × 10-5 for rs339331 at 6q22, and 8.42 × 10-4 for rs9600079 at 13q22, respectively). A cumulative effect was observed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with increasing numbers of risk variant alleles (Ptrend = 2.58 × 10-13), and men with 5-6 risk alleles had a 2-fold higher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than men with 0-2 risk alleles (OR = 2.26, 95% CI = 1.78-2.87). Furthermore, rs339331 T allele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RFX6 and GPRC6A higher mRNA expression, compared with the C allele. However, none of the variants was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 stage, Gleason score, or family history. These results provide further evidence that the risk loci identified in Japanese men also contribute to prostate cancer susceptibility in Chinese men.

作者简介:

张正东 男, 1964年12月生。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南京医科大学特聘教授,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重点学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环境流行病”方向带头人,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1994年和2000年先后于上海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获环境卫生学硕士学位和劳动卫生学博士学位。2002年8月-2005年8月在美国UT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做博士后研究。近年来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1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在环境流行病学领域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其中在国际杂志上发表30余篇(SCI收录)。 主编《预防医学》和《预防医学学习指导》教材2部。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主要完成人)。现为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毒理学会和中国诱变剂学会会员,Pharmacogenet Genomics、Carcinogenesis、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Int J Immunogenet等杂志审稿专家,Int J Clin Exp Med、J Biomed Res、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编委,卫生部科研项目评审、卫生部环境与健康项目评审、江苏省科技厅科研项目评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评审组专家。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