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的一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

【字体: 时间:2013年12月27日 来源:科学网

编辑推荐:

  我主持的国家自然基金类药性评价”。我自己要做总结,也借机把项目申请和执行过程中的经历和心得分享一下,就算是送给博重点项目30930108今年结题。该项目2009年批准,执行期2010-2013年,题目是“具有多重抗肿瘤耐药机制的微管稳定剂小分子的结构优化与友的年终礼品吧。

  

方唯硕

我主持的国家自然基金类药性评价”。我自己要做总结,也借机把项目申请和执行过程中的经历和心得分享一下,就算是送给博重点项目30930108今年结题。该项目2009年批准,执行期2010-2013年,题目是“具有多重抗肿瘤耐药机制的微管稳定剂小分子的结构优化与友的年终礼品吧。

以前我组里参与过2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由于参与者众多,分到我组里连一个面上项目的资助强度都达不到,也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工作。当然我承认充足的经费只是做出好东西的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本人的积累和能力也是影响因素。09年决心作为主持人牵头申报重点项目。一开始希望把阵容能够在学科组成、各级职称人员配备上齐全合理。不过合作者的名额很宝贵,PI本人都不愿屈尊作为参加者。看看初步的名单觉得底气不足,于是又拉来一位药化的正高当“壮丁”,但他是友情出演,不需要做实质性工作。

要知道,我参加过的重点项目都是院士领衔,主要成员里正高职称的也不少;而我的队伍里只有那名“壮丁”是正高,这样的队伍申请面上项目肯定没问题,但申请重点项目就难说了。因此一战成功多少有点意外,当然也非常高兴。能申请到这个项目,除了为课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经费支撑,最大好处是使我增强了自信;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课题设计的合理性比团队组成的华丽程度重要得多(至少是对NSFC项目而言)。

想当初,答辩前一天到了九华山庄,和组里1名助手住在一起,抓紧时间又练习了两次。按规则当天答辩只允许我1人进场,外面又下着大雨,所以干脆让那名助研留在客房里,我自己一人打伞去会场。当时心里还真是有点悲壮的感觉。不过后来想想,这样的安排对我更好,要不和其他有人助阵的比起来,我岂不是很吃亏?

当时医学部的项目答辩分了3-4个大组,药物药理学科和其他两三个学科合在一起。也许是这种分组的原因,使得不少评审专家并不是小同行,而我事先担心的某些问题没有被提出。不过大同行的一些提问也有点出乎意料,好在并不算难回答。开始时我说了两句话想让气氛轻松一点,但主持人很严肃,提醒我答辩时间掌握很紧,别耽误自己的时间。总体来说,没有遇到让我“卡壳”的提问,所以自己对于答辩过程还比较满意。后来就是获得资助的喜讯传来。我第一时间给组里的两名助手发了短信。那个跟我去九华山庄的助手回复说能得到这个项目真高兴啊,另一名助手则没有回复。

要说这个项目也是命运多舛。关注我的人可能知道,10年下半年开始,此后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经历了一段情绪低谷。现在回过头去看,这份经历对我不全是坏事,但当初却有很大的精神折磨。那时认定自己没有能力做好全部项目,必须放弃某些项目,以保证能完成其他工作。即使在如此低落的情绪中,我对这个国自然项目也是最看重的,宁可放弃经费更多的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项目,也要力争把这个课题做好。

还记得11年初有一天,我把组里参与此课题的几名学生以及1名助手召集起来,告诉他们我的精神状态不佳,请他们理解并自己多加努力。当然,我不是那时才开始重视这个项目。10年秋天2名博士生新入学时,一开始我就把课题安排给他们,用PPT讲解了课题的构思和计划,并把项目申请书内容给他们阅读参考。不过先后参与本课题的4名学生中,2人表现尚可,2人表现欠佳,表现不佳者的1人毕业已受到影响。我也问过自己,如果没有这段时间的状态低迷,他们的表现是否会更好些?也许会。但无论如何,我的指导不能完全替代他们的个人努力,关键还得靠他们自己。

11年底我精神好转一些后,1名助手申请调离,这样组里只剩下1名助手。此后我曾多次尝试招聘助手和博士后,但都没有成功;其中有两次都要办人事手续了,但最后关头应聘者还是放弃了。12年上半年,西班牙合作者的实验室1名学生毕业需要工作,正好我也需要帮手,就请她过来。尽管我给的生活费已经是课题组能够承担的极限,但对她而言可能并不满意;再加上办理签证、外国人住宿等各方面的困扰,也让她有诸多不满。对我而言,虽然她工作表现尚可,但聘用她是希望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而她未能达到我的期望,因此半年后她就离开了。

也许面对如此情形,使我对组里仅有的1名从事药理研究的博士生有较多的期望,也可能因此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当初我并没有很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但现在回想,这是很有可能的。

这名学生在硕士期间做的不是抗癌药研究,更不用说抗微管药物了。于是,我安排他在合作者实验室受训。他表现得相当努力,获得了大量数据,还克服了同期来自家庭的负面消息的影响。虽然从博士生需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角度而言,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毕竟是他让我组里第一次发表了独立完成的药理论文,而未发表的数据还能组成1篇有一定质量的论文。不过遗憾的是,此后我希望他进一步提高能力,但他自己的愿望却止步于完成我交代的任务。人各有志无法勉强,也只能随他去了。

11年课题中期汇报得到的评价是良。本来我希望结题时能做得更好些,此后两年里确实也比较努力,但现在看来很难如愿,能够保持良的评级也就满足了。虽然总体上讲课题设定的目标达到了,但有些问题还没有弄清楚,并因课题研究产生了更多的问题需要回答。希望今后NSFC能支持我这样无权无势也不会“来事儿”的普通科研人员继续研究下去。

本文谈得是这个项目申请和执行过程中的点滴往事。至于与之有关的科学内容,打算另写一篇博文谈谈。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9934-753030.html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