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工具帮你逆转细胞的时钟(下)

【字体: 时间:2014年01月03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人们一般通过诱导一些转录因子(最常用的是Oct4、Klf4、Sox2、c-Myc或OKSM),将已分化的细胞转化为iPSC。这一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研究者们在此基础上寻找致病基因、进行药物研发和开发细胞疗法。现在,市面上已经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可以大大简化和促进iPS过程。

生物通报道:自山中伸弥诱导出第一个iPSC(诱导多能干细胞)以来,已经过去了七年。2012年,这一成果为他赢得了2012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人们一般通过诱导一些转录因子(最常用的是Oct4Klf4Sox2c-MycOKSM),将已分化的细胞转化为iPSC。这一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研究者们在此基础上寻找致病基因、进行药物研发和开发细胞疗法。现在,市面上已经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可以大大简化和促进iPS过程。

 

鉴定工具

Hilcove介绍,人们一般通过两种途径鉴定自己得到的iPSC。一是染色体核型分析,用来检测染色体异常。二是细胞分化,验证iPSC是否能够形成所有三种胚层(外胚层、内胚层和中胚层)。传统上,人们利用小鼠畸胎瘤分析来确定细胞的分化能力,但近来研究者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体外的细胞分化系统,例如STEMCELL Technologies公司的STEMdiff™系列产品。一旦细胞完成分化,人们就能够通过抗体或基因表达分析,检验各细胞胚层的标志物。

除了细胞的分化情况以外,研究者们也可以用抗体检验细胞的多能性。CSTEMD MilliporeLife TechnologiesR&D Systems Rockland ImmunochemicalsSTEMCELL TechnologiesStemgent等商家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抗体产品,针对细胞的多能性或分化性,靶标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的各种标志物。这类产品形式多样,应用广泛,可用于流式细胞分析和免疫荧光分析。

CST公司的StemLight™ iPS细胞重编程抗体试剂盒,由未标记的抗体组成,靶标Oct4ASox2NanogLin28AKlf4c-Myc,用于评估重编程转录因子的表达。该公司的StemLight多能性抗体试剂盒,可以靶标转录因子(NanogOct4ASox2),也能靶标细胞表面的标志物(SSEA4TRA-1-60TRA-1-81)。

Rockland公司也推出了一系列的iPSC靶标抗体。该公司计划于明年一月份,推出一个由十种抗体组成的产品,希望帮助用户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鉴定iPSC的多能性和分化情况。

不少研究者倾向于进行流式细胞分析,为此EMD Millipore公司将其流式抗体打包进FlowCellect™人类iPS细胞鉴定试剂盒。该试剂盒包括针对TRA-1-60SSEA4Oct4的抗体,以及靶标SSEA1的阴性对照抗体。此外,EMD Millipore公司的Milli-Mark™系列产品,专为流式细胞分析提供单独的抗体。

用于活细胞的iPSC检测工具,也受到了研究者们的青睐。例如,Life Technologies公司提供的活细胞染色试剂,能够通过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检测iPSC的诱导情况。R&D Systems推出了不含叠氮物的检测抗体,这些抗体直接连有标记,无须二抗即可成像iPSC克隆。R&D SystemGloLIVE™抗体靶标SSEA1SSEA4TRA-1-60,据介绍该公司即将推出靶标TRA-1-81的检测抗体。类似产品还有,Stemgent公司的StainAlive™荧光标记抗体。

“这些抗体适用于活细胞,”Hamilton解释道。“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这些抗体可以帮助人们标记目标克隆。24-48小时后,抗体的信号会慢慢褪去。”

EMD Millipore公司的SmartFlare™试剂,能够在活细胞中,评估RNA(而非蛋白)的表达情况。据介绍,SmartFlare探针是连接着多个双链寡核苷酸序列的纳米金颗粒,其中的“报告链”带有荧光基团。当荧光基团靠近纳米金颗粒时,荧光淬灭。而当纳米金颗粒上的“捕获链”与目标RNA结合时,“报告链”被释放出来,其上的荧光基团发光。举例来说,人们可以利用这一产品,根据细胞内的RNA标志物进行细胞分选。据称,SmartFlare系列产品覆盖了许多重编程因子。

Life Technologies公司与哈佛大学的Alex Meissner合作,开发了TaqMan® hPSC Scorecard™ Panel。该产品能够检测93个关键基因的表达,这些基因与细胞的多能性和分化性有关。该产品还提供云端软件,人们可以将qPCR结果,与iPSC/ESC参考细胞系进行比较,为自己细胞的多能性打分。

 

上接:iPS工具帮你逆转细胞的时钟(上)

 

Jeffrey M. Perkel撰写/叶予编译)

参考文献:

[1] Takahashi, K, Yamanaka, S, “Induction of pluripotent stem cells from mouse embryonic and adult fibroblast cultures by defined factors,” Cell, 126:663-76, 2006. [PubMed ID: 16904174]

[2] Hou, P, et al.,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nduced from mouse somatic cells by small-molecule compounds,” Science, 341:651-4, August 9, 2013. [PubMed ID: 23868920]

[3] Bock, C, et al., “Reference maps of human ES and iPS cell variation enable high-throughput characterization of pluripotent cell lines,” Cell, 144:439-52, 2011. [PubMed ID: 21295703]

订阅生物通快讯

订阅快讯:

最新文章

限时促销

会展信息

关注订阅号/掌握最新资讯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