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启敏院士Nature发表重要癌症成果

【字体: 时间:2014年03月18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分析等方法,对来自广东省潮汕地区的158名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展开研究,鉴别出了这类癌症的一些基因组改变。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表在3月16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分析等方法,对来自广东省潮汕地区的158名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展开研究,鉴别出了这类癌症的一些基因组改变。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表在3月16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詹启敏(Qimin Zhan),其多年来主要从事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曾在国际上率先发现和系统揭示细胞周期监测点关键蛋白的作用和机制,报道抑癌基因p53的最重要生物学功能,并发现第一个p53调控靶基因。在Cell、Science、Nat Genet等权威期刊发表140多篇,SCI他引超过11000次。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食管癌是最具侵袭性的癌症类型之一,是全球第六位的主要癌症死亡原因。近70%的全球食管癌病例发生在中国,绝大多数病例(>90%)的组织病理形式是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目前,ESCC的早期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有限,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10%。直到现在对于导致ESCC发病的完整基因组事件仍知之甚少(延伸阅读:中山大学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癌症研究新文章)。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对国际癌症基因组协会研究计划中的158个ESS病例进行了全面的基因组分析。他们对17个ESS病例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对71个ESS病例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其中53个接受测序的病例以及70个未接受全基因组和全外显子组测序的病例进行了比较基因组芯片杂交分析。由此,他们确定了8个与ESCC显著相关的突变基因,其中6个是众所周知的肿瘤相关基因:P53、 RB1、CDKN2A、 PIK3CA、 NOTCH1以及 NFE2L2,有两个基因ADAM29和FAM135B首次描述与ESCC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FAM135B被确定为是一个新型的癌症相关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它能够促进ESCC细胞的恶性。一个编码在扩增11q13.3-13.4区域的microRNA:MIR548K被研究人员视为是一个新型的癌基因,功能分析结果证实MIR548K促进了ESCC细胞的恶性表型。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几个重要的组蛋白调控基因MLL2(又称作KMT2D)、ASH1L、MLL3 (KMT2C) 、SETD1B、CREBBP 和EP300在ESCC中频繁发生改变。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揭示一些体细胞变异主要与Wnt、细胞周期以及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组分析结果则表明,ESCC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共享某些共同的致病机制,且ESCC形成与饮酒有关联。

这项研究为了我们提供了一些新型的生物标记物及致癌信号通路,对于大大地改进ESCC的诊断及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物通:何嫱)

作者简介:

詹启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医药生物技术专题专家组组长、教育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首席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肿瘤转移)首席科学家。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担任《J Biol Chem》、《Cancer Biol and Ther》、《Molecular Oncology》等国际学术杂志的编委,担任《科学通报》、《中华肿瘤》、《转化医学》杂志副主编。

   
长期致力于肿瘤分子生物学和转化医学研究,在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组稳定性和细胞癌变机制研究中取得原创性和系统性成果。在国际上率先发现和系统揭示了细胞周期监测点关键蛋白的作用和机制,报道抑癌基因p53最重要生物学功能是调控细胞周期监测点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发现第一个p53调控靶基因,揭示p53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对其下游基因调控来实现;发现抑癌基因BRCA1调控细胞分裂期的新机制;阐明多个重要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在细胞癌变和肿瘤诊断与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至今,已在国际医学生物学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40多篇。发表论文的SCI引用超过11000次。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Identification of genomic alterations in o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

Oesophageal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aggressive cancers and is the sixth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death worldwide1. Approximately 70% of global oesophageal cancer cases occur in China, with o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being the histopathological form in the vast majority of cases (>90%)2, 3. Currently, there are limited clinical approaches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SCC, resulting in a 10% five-year survival rate for patients……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