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康、管坤良教授Cell子刊发表癌症新成果

【字体: 时间:2014年06月03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加州大学、四川大学和中南大学的研究人员,解析了葡萄膜黑色素瘤致病基因的作用机制,为这种最常见的成人眼癌提供了宝贵的治疗靶点。他们还使用一种FDA批准的药物,在小鼠中成功延缓了眼部肿瘤的生长。这项研究于五月二十九日发表在Cell旗下的Cancer Cell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加州大学、四川大学和中南大学的研究人员,解析了葡萄膜黑色素瘤致病基因的作用机制,为这种最常见的成人眼癌提供了宝贵的治疗靶点。他们还使用一种FDA批准的药物,在小鼠中成功延缓了眼部肿瘤的生长。这项研究于五月二十九日发表在Cell旗下的Cancer Cell杂志上。

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张康教授和管坤良教授。张康教授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人类基因组医学研究所所长,眼科学和人类遗传学终身教授。管教授主要从事细胞生长调控、肿瘤生物学以及神经生物学的信号转导途径等方面的研究,他曾荣获过包括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在内的多项荣誉,现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兼职教授、共同院长等职务。

葡萄膜是指包含色素细胞的眼部区域(特别是虹膜)。如果这些生产黑色素的细胞恶性化,就会引发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

在美国,每年大约有两千人被诊断为葡萄膜黑色素瘤。如果这种癌症只限于眼部,那么标准的治疗方式是放疗和手术摘除眼球。但葡萄膜黑色素瘤常常会扩散到肝脏,确诊这种疾病的转移情况比较困难,患者通常在确诊癌转移后的两到八个月内死亡。

科学家们一直认为葡萄膜黑色素瘤与遗传有关,因为有一两个基因突变出现在70%的肿瘤中。然而,迄今为止人们还不清楚这些突变引发肿瘤的具体机制。现在,这项新研究阐明了这些突变与肿瘤形成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一过程中的分子通路可以被现有药物攻击。

葡萄膜黑色素瘤中发生突变的基因是GNAQGNA11,这两个基因编码G蛋白,G蛋白在正常情况下作为分子开关,调控传递到细胞内的外部信息。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基因突变会使G蛋白一直处于“开启”或激活状态,导致YAP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过度活化,进而引发不受控制的细胞生长,最终形成恶性肿瘤。

此前有研究显示,治疗眼部异常血管形成的药物verteporfin可以作用于YAP通路,抑制YAP蛋白的功能。研究人员在小鼠模型中发现,verteporfin也能够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的生长。

 

生物通编辑:叶予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Mutant Gq/11 Promote Uveal Melanoma Tumorigenesis by Activating YAP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