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发表Science封面文章

【字体: 时间:2015年06月01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本期Science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推出了中国科学院和日本冈山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获得了一个重要蛋白超复合体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这种极为有效的太阳能转换器。

  

生物通报道:本期Science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推出了中国科学院和日本冈山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获得了一个重要蛋白超复合体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这种极为有效的太阳能转换器。

植物通过大型蛋白复合体、叶绿素和其他辅因子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量。捕光复合物LHC I包围着光系统IPSI)并为其捕获阳光,在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LHC I会将自己吸收的能量传递给PSI核心,在那里以接近100%的效率转换为化学能量。(延伸阅读:Science:光合作用机制的新突破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冈山大学的研究团队对豌豆PSI-LHC1进行了结构分析,获得了分辨率高达2.8 Å的晶体结构,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宝贵信息。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匡廷云(Tingyun Kuang)院士和冈山大学的Jian-Ren Shen教授。

在此之前人们也曾研究过豌豆PSI-LHC1的结构,不过那时的分辨率还很低。这项研究通过高分辨率结构,展示了色素和其他辅因子在PSI-LHC1中的组成和排列,揭示了PSI核心与LHCI之间的特异性互作。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关键的能量转移互作中,特定色素的定向(比如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是非常重要的。

这项研究为理解光合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结构基础,有助于解释植物如何在捕获阳光的同时保护自身细胞不受伤害。

作者简介:

匡廷云,女,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

1934年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六十年代以来,主要从事光合作用的研究。在光合作用、光合膜、叶绿素蛋白复合体结构与功能研究方面取得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果,在国内外已发表论文400余篇。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奖及中科院自然科学奖等多项。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56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1962年于苏联莫斯科大学生物土壤系获副博士学位。1981年至1982年在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植物实验室作访问教授,并获得该校授予的“卓越的研究访问学者”证书。匡廷云院士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光合作用高效光能转化的机理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的首席科学家。

学术经历:19567月毕业与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19628月在前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获生物系博士学位;19811月–199212月到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和美国能源部植物实验室,高级访问学者;19629月至今历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所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担任过三届副所长。19959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6月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中国国家科技部973项目首批9位首席科学家之一(唯一之女性)。20026月受聘为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生物通编辑:叶予

生物通推荐原文:Structural basis for energy transfer pathways in the plant PSI-LHCI supercomplex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