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生物类)

【字体: 时间:2017年12月08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0月,中国高被引论文为 20131 篇,占世界份额为 14.7%,其中生物学领域卓越论文数为13333篇,在“2007-2016年我国高被引论文中被引次数最高的10篇论文”中……

  

生物通报道:近日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举行了2017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本年度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评选,采用文献计量和专家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从论文期刊水平、论文创新性、文献类型、是否为热点论文、被引频次等方面进行考虑。论文能否入选,已逐渐成为评价学术论文质量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标志,是显示中国学者、研究机构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标志。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0月,中国高被引论文为 20131 篇,占世界份额为 14.7%,数量比 2016 年增加了 18.7%,世界排名保持在第3位。美国的高被引论文数为 69976 篇,仍居第 1 位。英国的高被引论文数为 25880 篇,居第2位。

其中生物学领域卓越论文数为13333篇,在“2007-2016年我国高被引论文中被引次数最高的10篇论文”中,排名第一的是华大基因2010年发布于Nature杂志上的一篇文章:“A human gut microbial gene catalogue established by metagenomic sequencing ”排列在第一,引用次数为3036。

这篇文章由华大基因王俊与法国国立研究中心合作领导完成,是当期Nature杂志的封面文章,主要公布了人体肠道菌基因组研究成果。这一成果属于MetaHIT项目组,发表了从丹麦和西班牙124位健康的、超重的和肥胖的成年人以及炎症患者提取的人肠道微生物菌落的一个基因目录,所获数据为了解这一基因组(比人类基因组大150倍)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并且表明这些基因大部分是在不同个体之间共享的。根据由这些基因所编码的各种不同功能,研究人员就有可能来确定最小的肠道元基因组和最小的肠道细菌基因组。这不仅将对人类自身健康与体内微生物的微妙关系做出科学的诠释,也更有助于预防、监控和干预由肠道菌群引发的肥胖、肠炎和糖尿病等疾病。专访第一个中国人基因组绘制者:王俊

而在热点论文(近2年间发表的论文在最近两个月得到大量引用,且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 1‰的论
文称为热点论文)方面,被引最高的一篇论文是 2016年3月发表在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上的论文,题为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截至 2017年10月27日已被引
1330次,由9位作者署名、7 个机构参与,2个国家基金项目共同资助。

其它生物类论文还包括:

论文题目: Emergence of plasmid-mediated colistin resistance mechanism MCR-1 in animals and human
beings in China: a microbiological and molecular biological study
作 者: Liu, Yi-Yun; Wang, Yang; Walsh, Timothy R.; Yi, Ling-Xian; Zhang, Rong; Spencer, James; Doi, Yohei;
Tian, G
所属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
来源期刊: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2016,16(2):161-168
被引次数: 402

这一研究表明,一个新的基因(MCR-1)——可使细菌对多粘菌素(polymyxins,我们剩下的最后一道抗菌防御)产生高度耐药性,广泛存在于取自中国南方的猪和患者的肠杆菌科细菌中,包括具有流行可能性的菌株。延伸阅读:耐抗生素细菌背后的惊人机制。

MCR-1被发现于质粒上,质粒是移动的DNA,可以很容易地复制,并在不同细菌之间传播,从而表明,它们很可能会在不同的细菌种群之间传播和多样化。

本文共同通讯作者、华南农业大学的刘健华(Jian-Hua Liu)教授解释说:“这些都是极其令人担忧的结果。多粘菌素(粘菌素、多粘菌素B)是最后一种耐药性不能在细胞之间传播的抗生素。直到现在,念菌素抗性是由染色体突变造成的,从而使耐药机制不稳定,无法传播给其他细菌。”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个抗病基因——容易在常见细菌(如大肠杆菌和肺炎杆菌)之间交换,表明从广泛的耐药性,到对流行性疾病的抗性,是不可避免的。”

论文题目: 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
作 者: Gao, Feng; Shen, Xiao Z.; Jiang, Feng; Wu, Yongqiang; Han, Chunyu
所属机构: 河北科技大学
来源期刊: NATURE BIOTECHNOLOGY.2016,34(7):768+
被引次数: 45

这篇是备受关注的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研究组的成果,作者认为,Argonautes是一个核酸内切酶家族,其利用5′磷酸化的短单链核酸,作为向导切割靶序列。研究人员已经证实,可以利用格氏嗜盐碱杆菌的Argonaute,来实现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真正实现了对基因组任意位置进行切割。这一被称为NgAgo的技术,将基因编辑的可能性推入更广泛领域。

这项研究之后曾掀起了学界的争论热潮。

论文题目: CaMKII is a RIP3 substrate mediating ischemia- and oxidative stress-induced myocardial
necroptosis
作 者: Zhang, Ting; Zhang, Yan; Cui, Mingyao; Jin, Li; Wang, Yimei; [等]
所属机构: 北京大学
来源期刊: NATURE MEDICINE.2016,22(2):175-182
被引次数: 39

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CaMKII作为RIP3的底物介导了缺血及氧化应激介导的心肌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

CaMKII是一种在机体内广泛表达的多功能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其家族包括α、β、γ、δ四种亚基,分别命名为CaMKIIα、CaMKIIβ、CaMKIIγ和CaMKIIδ,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CaMKII有多种剪接变异体。当心肌细胞内游离Ca2+增加,CaMKII通过结合Ca2+/CaM复合物被激活。CaMKII一旦被激活,可不受Ca2+浓度影响,通过自身磷酸化及氧化作用维持活性。最近研究表明,心肌CaMKII与心脏功能衰退密切相关。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证实,除了凋亡和炎症,RIP3通过激活CaMKII而非已确立的RIP3伙伴蛋白RIP1和MLKL触发了心肌程序性坏死。在小鼠中,RIP3缺陷或CaMKII抑制可以改善缺血再灌注或阿霉素(doxorubicin)处理诱导的心肌程序性坏死及心力衰竭。他们证实RIP3通过磷酸化和/或氧化作用诱导CaMKII激活,触发了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和心肌程序性坏死。

这些研究结果证实了CaMKII是RIP3的一个新底物,并揭示出了一条RIP3-CaMKII-mPTP心肌程序性坏死信号通路,这为缺血及氧化应激诱导的心肌损伤和心力衰竭提供了一个有前景的治疗靶点。

(生物通:万纹)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