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鹏团队公布著名神经科学假说的第一个直接证据

【字体: 时间:2017年07月10日 来源:

编辑推荐:

  记忆丧失是很多电影中的桥段。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和记忆则是脑科学中最吸引人的话题。大脑如何帮助我们学习?记忆在哪里形成、储存在哪里?记忆丧失的机制是什么?7月5日《Neuron》杂志报道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曹鹏团队的最新研究,他们的工作为解析记忆在大脑中的形成提供了一些新线索。

  

生物通报道:Donald Hebb博士曾提出过一个非常著名的赫布理论(Hebbian Theory):大脑通过修饰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的效力学习新任务或新技能。尽管许多学者支持“记忆突触特异性(Memory-Synapse Specificity)”假说,但是该假说却一直缺少直接证据。

测试和验证“记忆突触特异性”假说一直是脑科学中的一个长期挑战,因为人们无法将特定类型的突触与特定行为和记忆联系起来。

如今,曹鹏研究团队的这篇文章第一次为“记忆突触特异性”假说的立足提供了直接实验证据。

研究表明,社会习得的嗅觉记忆与发生在特定嗅小球(glomerulus)单元内特定嗅球神经元突触(如下图)上的突触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事件有关。LTP至少能持续两周。


通过基因操纵控制IGF1分泌,研究人员首次确定了一个介导这种新形式的LTP的详细信号通路。研究表明,这种类型的LTP是嗅觉记忆而非气味感知的必要条件,表明LTP至少编码部分社会习得嗅觉记忆。

曹鹏团队在嗅球内开发了一个精致微电路,使特定气味与小鼠的嗅电路关联起来,并能够被视觉识别。首次在一个可识别的电路中展示了特异类型突触的LTP编码定义内存的过程。

许多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基本问题都有待解决,曹鹏团队的这篇文章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极好的起点。

原文标题:IGF1-Dependent Synaptic Plasticity of Mitral Cells in Olfactory Memory during Social Learning

Illumina近日推出人类外显子组研究的Human Exome BeadChip芯片,技术资料咨询> >>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