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教授Microbiome建立微生物组学研究新方法

【字体: 时间:2021年03月03日 来源:中山大学

编辑推荐:

  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菌群蛋白酶调控变化主要涉及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氧化应激、细胞运动、蛋白质合成和成熟。同时,该方法揭示了IBD患者菌群蛋白酶调控改变主要发生在回肠末端(克罗恩病)和降结肠(溃结性结肠炎),这与临床IBD的病灶位置完全一致,显示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及其在研究微生物介导的发病机制中的巨大潜力。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院长单鸿教授课题组在生物学领域1区杂志Microbiome上发表了题为“A semi-tryptic peptide centric metaproteomic mining approach and its potential utility in capturing signatures of gut microbial proteolysis”的学术论文。

这是国内团队在国际知名微生物期刊的首篇宏蛋白质组方法学创新研究,文章揭示了肠道微生物蛋白酶解调控在炎症性肠病(IBD)中的特异性变化,审稿专家对该方法的创新性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附属第五医院分子影像中心严志祥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单鸿教授和消化内科李啸峰主任医师为共同通讯作者。

蛋白酶解调控能通过快速降解错误折叠蛋白和激活调节蛋白,使肠道微生物快速响应肠道环境的动态变化。该研究方法首次系统地揭示了肠道菌的蛋白酶解调控图谱,在菌群结构和蛋白质丰度之外提供了菌群代谢和功能变化的另一层面的信息。菌群蛋白酶调控模式与β多样性低度相关、与微生物的蛋白酶和分子伴侣有一定关联、与宿主蛋白酶抑制剂和抗体负相关。

研究发现,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菌群蛋白酶调控变化主要涉及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氧化应激、细胞运动、蛋白质合成和成熟。同时,该方法揭示了IBD患者菌群蛋白酶调控改变主要发生在回肠末端(克罗恩病)和降结肠(溃结性结肠炎),这与临床IBD的病灶位置完全一致,显示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及其在研究微生物介导的发病机制中的巨大潜力。

原文标题:

A semi-tryptic peptide centric metaproteomic mining approach and its potential utility in capturing signatures of gut microbial proteolysis

https://microbiomejourna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40168-020-00967-x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