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新型电化学储能电池领域取得进展

【字体: 时间:2024年02月27日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编辑推荐:

  相关研究成果以“室温下可充电的钙-氧气电池(A rechargeable calcium-oxygen battery that operates at room temperature)”为题,于2024年2月7日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6949-x

  


图 钙-氧气电池结构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321003、T2222005)等资助下,复旦大学彭慧胜教授、王兵杰教授与浙江大学陆俊教授、南京大学周豪慎教授等合作,研发出一种新型钙-氧气电池,该电池可在室温下进行电化学充放电,并稳定运行700次循环,展现出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等优势。相关研究成果以“室温下可充电的钙-氧气电池(A rechargeable calcium-oxygen battery that operates at room temperature)”为题,于2024年2月7日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6949-x。

  在基于金属钙的电池中,钙-氧气电池具有最高的理论能量密度,但目前的钙-氧气电池尚未实现在室温下稳定充放电。其关键挑战在于,钙金属负极具有高电化学活性,容易导致电解液被还原分解并在电极表面形成钝化层,使得钙金属负极失效;空气正极具有高电极电势,容易导致电解液氧化分解,正极电化学性能迅速衰退。目前,仍难以找到一种能与钙金属负极相匹配,且能适应高电极电势空气正极的电解质,严重制约了钙-氧气电池的发展。

  研究团队通过系统设计溶剂、电解质盐以及电解质配比,成功制备出一种基于二甲基亚砜/离子液体的新型电解质,有效满足了电池正负极的高要求,构建了可室温工作的新型钙-氧气电池。该研究发展出的钙-氧气电池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金属钙负极、碳纳米管空气正极和有机电解质。该电池设计不仅优化了性能和成本,也兼顾了环境的可持续性与在柔性电子设备中的应用要求。其中,金属钙负极不仅成本较低,还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有利于全电池实现较高的能量密度。同时,可进一步将金属钙负载到柔性基底上,得到柔性的金属钙负极,为实现柔性钙-氧气电池奠定基础;电解质采用基于二甲基亚砜/离子液体体系,这种电解质在室温下不仅表现出了高离子电导率,还展示了稳定的电化学特性,显著提升了电池的整体安全性;正极材料则采用了较为环保的碳材料,不含昂贵的贵金属催化剂,并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作为反应物,有助于降低电池的制造成本。该方法构建的钙-氧气电池在室温条件下能够实现放电产物的可逆生成和分解,支持了长达700次的充放电循环寿命。在此基础上,该研究团队还成功构建出同时具有高柔性和高安全性的钙-氧气电池,为柔性电池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