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大脑类器官研究揭示如何降低朊病毒传播风险

【字体: 时间:2024年05月21日 来源: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编辑推荐:

  利用人类大脑类器官模型对朊病毒疾病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存在一种实质性的物种屏障,可以防止慢性消耗性疾病(CWD)从鹿、麋鹿和驼鹿传播给人类。

  

在2024年5月17日,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发布了一项突破性研究结果,这项研究利用人类大脑类器官模型深入探讨了慢性消耗性疾病(CWD)从鹿、麋鹿和驼鹿传播给人类的潜在风险。研究结果发表在《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上,为长期以来围绕CWD传播给人类的担忧提供了科学上的解答。

CWD是一种影响鹿科动物的朊病毒疾病,它会导致大脑退化,并且目前尚无预防或治疗方法。由于CWD在动物中的传染性极高,人们对其可能对人类构成的风险感到忧虑。特别是考虑到20世纪90年代英国出现的牛海绵状脑病(BSE)或疯牛病的惨痛教训,该疾病通过受污染的饲料传播,并导致了人类患上变异型克雅氏病的悲剧。

为了评估CWD对人类的潜在威胁,NIAID的科学家们采用了人类大脑类器官模型,这是一种由人类皮肤细胞培养而成的三维脑组织模型,具有与真实脑组织相似的组织结构和电信号特性。类器官模型为研究长期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一个可控的实验环境,已经在寨卡病毒感染、阿尔茨海默病和唐氏综合症等研究中得到应用。

在2022年和2023年的研究中,研究团队首先使用人类克雅氏病(CJD)朊病毒成功感染了人类大脑类器官,以此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随后,他们将健康人的大脑类器官与来自不同鹿科动物的CWD朊病毒直接接触,并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长达六个月。结果显示,没有任何一个类器官感染CWD。

这项研究的主要发现是,即使在直接暴露于CWD朊病毒的情况下,人类大脑组织对感染的传播也显示出显著的抵抗力。这表明存在一种实质性的物种屏障,可以防止CWD从动物传播给人类。尽管研究作者承认研究存在局限性,包括少数人可能具有未被解释的遗传易感性,以及可能出现新的CWD菌株,但他们乐观地认为,根据目前的数据,人类因食用受CWD感染的鹿肉而感染朊病毒疾病的风险极低。

这项研究不仅为理解CWD的传播机制提供了重要见解,也为全球公共卫生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随着对朊病毒疾病的进一步研究,我们有望开发出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以保护人类免受这类疾病的威胁。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