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写:基因剔除研究专家杨晓

【字体: 时间:2000年10月13日 来源:

编辑推荐:

  

  

摘译自10月11日科技日报

  2000年9月1日,军事医学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杨晓再次走进美国冷泉港的会议厅,作为中国大陆的唯一代表,她从容地走上讲台,做了关于“Smads基因在维持关节软骨和骨密度中的作用”的报告,她的博学、见解以及东方女性特有的魅力征服了在场的所有学者。这位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做出贡献的优秀女性,经过不懈努力,用掌握的基因剔除技术,在世界上率先研究成功转化生长因子信号转导分子Smads完全基因剔除及条件基因剔除小鼠共7种,为我国迅速开展基因剔除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8年9月,美国,现代分子生物学发源地冷泉港。世界很多著名生物学家云集此地,参加国际“小鼠分子遗传学”会议。在众多学者中,有一位来自东方的年轻女性也在会上做了关于基因剔除小鼠的报告。她的报告不仅赢得了热列的掌声,还赢得了各界专家的赞誉。然而在一片称赞和祝贺声中,她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会上新报道的转基因及基因剔除小鼠200余例,没有一例来自中国大陆。这说明,中国在这一研究领域还是一片空白。作为这一领域的中国学者,她既感到难过又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

  这位女性是我国著名分子遗传学家黄翠芬院士的博士生杨晓。此时,她是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访问副研究员的身份来参加会议的。会上的情况深深地震撼了她。她想,自己来美国学习基因打靶技术已经两年多了,现已较全面地掌握了基因剔除的研究策略和技术方法。应该回国了。

  杨晓忘不了,出国前,她的导师黄翠芬院士的一席话:本世纪生命科学最宏伟的科研计划是人类基因组计划。预计到2003年,由美国牵头的几个发达国家将联手完成对人类基因组的30亿碱基对的测序工作。这项工作,将为揭示人类基因的全部奥秘,阐明生命的发生、发展、调控和归宿奠定非常关键的基础。随着上述工作的完成,生命科学的研究将进入“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的焦点将从基因的顺序转移到基因的功能研究。谁先了解和掌握了这些基因的功能,谁就拥有了应用这些基因的主动权。根据目前国内外生命科学研究的进展,基因剔除技术是迄今为止最直接、最有效的研究基因功能的方法手段之一。

  于是,在黄院士的帮助下,1996年,杨晓由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国家外专局联合派出,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邓初夏博士实验室学习基因剔除技术。该技术是人们有目的的将某些基因在染色体组水平上灭活,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得到目标基因缺失的动物活体,这样,人们就可以从该活体和其正常体的比较中来研究目标基因的功能。这种方法较以往人类在细胞、试管中研究基因,有着实质性的、显著的进步,可以使人们在生物体的整体状态中来更全面、更系统、更逼真的研究基因功能。

  初到美国,杨晓只是作为志愿者到研究室工作。她的生活异常艰苦,生活标准也降到了最低,她咬紧牙关坚持着,不愿出去打工,怕浪费时间,因为她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技术做出成绩。她知道,为了她能学到新技术,丈夫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为了她能安心学习,公公提前退休在家照顾两岁的孙女。还有导师的信任,单位的支持,祖国的期待……这一切,都不允许她有任何懈怠。于是,她从一开始就一周工作七天,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直到回国。

  在邓初夏、徐晓玲夫妇的鼎力帮助下,杨晓不仅迅速掌握了基因剔除的研究策略和技术方法,而且在世界上率先研制出TGF—信号传导分子Smad完全基因剔除及条件基因剔除小鼠共7种,部分表型研究结果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并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引起本研究领域的广泛重视。近几年来,她在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和综述9篇,SCI引用次数超过150次。

  1999年3月17日,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杨晓终于回到了日夜想念的祖国。她不仅带回了所学的技术,而且,她在与邓初夏博士反复协商后,最终将在美国的研究成果以及合作项目获得的基因剔除及转基因小鼠近十种共60只带回国内。此外,她还带回了邓初夏博士赠送的ES细胞及大量资料,为在国内迅速开展基因剔除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她带回的60只小鼠,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的协助下,已顺利完成适应性饲养并成功繁殖子代小鼠2000余只。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为进一步进行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国后,杨晓就迫切了解国内在转基因动物及基因剔除小鼠方面的研究进展,她看到国内在转基因动物作为生物反应器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整体水平上与发达国家仍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基因剔除尚处于起步阶段,至今只有零星成功的报道。于是,她放弃休假,回到研究所积极开展工作。

  生物工程研究所的领导看到了基因研究对推动国内生物高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1999年4月,研究所在人员编制和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抽调精干人员并自筹资金200万元,专门成立了转基因研究室,杨晓主持研究室的工作。回国一年半,杨晓先后申请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等在内的6项课题,她感到肩上的压力特别大。但值得欣慰的是,申请的课题进展不错,而且转基因技术日趋成熟,基因剔除技术平台也正在建设中。目前,他们已选定骨关节炎、肝癌等疾病的致病基因及动物模型研究作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