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伞"式保护有漏洞

【字体: 时间:2001年11月02日 来源:

编辑推荐:

  

  

   以朴素的土地整体性发展眼光来看,规划者需要认真地选择哪一块土地最值得保护。但是一条受欢迎的保护所谓“雨伞物种”的捷径,可能不象人们吹捧的那么奏效。在一项对加利福尼亚海岸的鼠尾草丛林的研究中,保护一种叫做加州食虫鸣禽(California gnatcatcher)的濒危鸟类就不能够保证另外3种濒危昆虫的存活。

  “雨伞物种”是指那些与其它生物体共同分享栖息地的植物或动物;人们期望通过保留它们的栖息地来保护这些物种,同时会有益于一系列其它居住在同一栖息地的物种。虽然对雨伞理论的检验得到的 结果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但是人们还是往往直接把它付诸于实践。例如在南加州海岸沿岸,生物学家正忙着保护一种叫做加州食虫鸣禽的蓝色鸣鸟,同时也为了挽救它们的临近物种。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昆虫学家Dan Rubinoff想知道这种方法是否可行。为此,他精选了从1.3 公顷到 335公顷面积不等的50块样地,其中48块栖息着食虫鸣禽。然后,他检查了3种濒危的昆虫:伊莱克特拉公蛾、伯纳迪诺蓝蝴蝶和摩门蚬碟的存在,这3种昆虫依靠一种靠近海岸的鼠尾草丛林中的地方加州荞麦而生存。

  根据雨伞物种的概念,这3种昆虫应该几乎在每一块样地上都存在。然而,据Rubinoff在10月的《Conservation Biology》杂志上的报道,80%的样地中有摩门蚬碟栖息,伯纳迪诺蓝蝴蝶为66%,而伊莱克特拉公蛾只在20%的样地上有发现。而且,最大的样地最有可能栖息这些昆虫。这意味着,是面积较大的样地,而非那些有食虫鸣禽存在的样地,可能为昆虫提供最佳的保护,Rubinoff说。

    加州大学的保护生物学家Sandy Andelman认为,这项研究表明作为雨伞物种的食虫鸣禽并”没有特殊的生物学用途“。她认为着眼于一些物种而不是仅仅一个物种来衡量保护成果更有意义。仔细审视这一方法尤为重要,她说,因为保护措施旨在保护沿海的鼠尾草丛林地,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 。(生物通编译)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生态|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