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布热河生物群研究重大成果

【字体: 时间:2003年02月21日 来源:

编辑推荐:

  

  [AD340X300]据来自中国科学院的消息,20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研究员与英国学者Paul Barrett和Jason Hilton合写的一篇长篇综述,首次系统评述中国热河生物群研究近几年取得的主要成果。
   
    消息说,《自然》杂志发表的综述性论文通常是编辑指定撰稿人,一般不超过6页,反映某个专门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而在这篇长达8页的论文中,周忠和等人重点讨论了热河生物群研究涉及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例如鸟类的起源、羽毛和鸟类飞行的起源,被子植物的起源,热河生物群的演化规律,它们的时代与形成的地质背景,以及和同期世界其他地区生物群的对比等重大理论问题。
   
    据介绍,热河生物群是指距今一亿多年的白垩纪早期在中国北方、蒙古、西伯利亚、以及朝鲜和日本等地生活的古老生物群。中国的辽西地区是研究热河生物群的经典地区,保存了一座世界罕见的中生代化石宝库。这里不仅化石数量丰富,而且保存十分完整,特别是以保存了许多生物的软体组织特征而闻名于世。如,在恐龙、鸟类、翼龙和哺乳动物的化石中发现了羽毛、毛状物和毛发,许多生物化石都有软组织结构如皮肤印痕、软骨结构、角质喙等。大量化石还保存了胃的残余物,包括动物的骨骼、鳞片、植物的种子等等。此外,许多昆虫和无脊椎动物还保存了翅膜和颜色特征。
   
    周忠和研究员是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热河生物群研究小组的负责人。该研究小组最近几年在恐龙、古鸟类、早期哺乳动物、翼龙、两栖类、鱼类以及热河群的地层与时代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果。去年7月周忠和与张福成在《自然》杂志所发论文研究的“热河鸟”是中国境内迄今所发现的最原始的鸟类,也是中生代唯一保存了食种子证据的鸟类化石。今年1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等人在《自然》杂志发表了长有四个翅膀的恐龙化石的研究论文,该化石被认为是支持鸟类飞行树栖起源的最重要化石证据之一。
   
    学者联合发表的学术论文指出,中国东北地区的热河生物群保存了大量精美的化石,对研究古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中的许多有争议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全面了解早白垩世陆相生态系统提供了最好的机会。
   
    消息说,过去几年《自然》杂志发表了许多来自热河生物群的研究论文,而发表有关综述文章还是第一次。
   
    来源:中新网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古生物|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