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

【字体: 时间:2007年01月24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据中国科学院消息,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1月18日正式启动,本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

  

据中国科学院消息,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1月18日正式启动,本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

  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于1955年,现有院士691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为逐步改进选举工作,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制定并多次修订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对院士的标准与条件、选举的主要程序等都做了严密的规定。
 
 
 
经过多年实践,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已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保证了院士增选质量和增选工作的顺利进行。

  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将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从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将符合院士标准和条件的我国优秀科学家选进院士队伍中来。经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研究确定,2007年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0名、化学部10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2名、地学部10名、信息技术科学部7名、技术科学部11名。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的规定,2007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选举工作同步进行。为进一步提高院士增选工作质量,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针对增选工作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对相关制度和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

  一、规范推荐工作流程

  为了保证增选工作质量,《增选工作实施细则》对各归口初选部门的推荐工作提出了更明确、更具体的要求。要求“归口初选部门应组成初选委员会,委员会不少于11人,必须是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研究员、教授级专家组成。委员会对推荐的院士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产生初选结果,在规定的名额内获得赞成票超过投票人数二分之一的候选人方为有效。委员会应如实将评审意见以及组成人员名单、投票结果、推荐意见等填入《院士候选人推荐书》中归口初选委员会评审情况’栏,并须有初选委员会负责人的签名。”同时要求归口初选部门报送的院士候选人年龄不得超过65岁(按6月30日实足年龄计算)。

  在《增选工作实施细则》中对院士推荐候选人也做出了严格的规定,“每次增选,每位院士最多推荐2名候选人。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2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对65周岁以上的候选人,需要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同时要求院士们必须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标准和条件,独立推荐候选人,防止被动推荐。推荐人必须确实了解候选人的研究领域、学术水平和贡献、科学道德和学风等,独立填写推荐材料;当所推荐的候选人受到投诉时,推荐人有责任提供书面材料予以澄清和说明。

  二、加强公示与监督

  为了更好地接受社会,特别是候选人所在单位及其同行对候选人材料真实性的监督,在《增选工作实施细则》中除继续要求将有效候选人名单通告全体院士,并在学部网页和有关媒体上公布外,还提出了同时通知归口部门或有效候选人所在单位,将本单位的有效候选人以及相同专业的外单位的其他有效候选人的相关材料一并公示的新要求。同时规定“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后,如推荐院士或归口初选部门发现候选人存在不符合院士标准与条件的严重问题,可及时提出书面材料寄院士工作局。经有关学部常委会讨论决定并报学部主席团(或主席团执委会)批准,可终止对该候选人的评审。”

  另外,为了确保增选工作质量,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投诉信处理办法》中将投诉的最后截止时间延期至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之后的9月15日。超过该日期的投诉信原则上不予受理。

  三、提高当选票数比例,增大当选院士的公认度

  在今年的院士增选工作中,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根据院士队伍发展和候选人队伍的实际情况,经过认真分析和研究,提高了候选人当选院士的票数比例,《增选工作实施细则》中规定了“各学部参加投票选举的院士人数,应超过本学部院士人数的二分之一。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照本学部的增选名额,根据获得赞同票数依次入选,满额为止。”这是今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的一项重大变化,这意味着候选人必须得到更高的认可度,得到大多数院士的认同才能当选。

  四、坚决抵制不正之风

  在院士增选工作中严格遵守推荐、评审、选举过程的纪律,既是保证增选工作公正性的要求,也是公平对待所有候选人的要求,对保证院士增选质量、维护学部声誉至关重要。为此,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进一步修改完善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行为规范》的规定;同时在《增选工作实施细则》中也明确要求:“在院士增选过程中,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有违背《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及有关规定的不正当活动。若有违反将严肃处理,直至终止对相关候选人的评审,并暂停推荐单位或推荐人的推荐资格。”

  五、2007年院士增选工作进度安排

  2007年1月增选工作开始启动;

  2007年4月30日院士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截止;

  2007年5月有效院士候选人名单公布;

  2007年6月有效候选人的相关材料在有关单位公示;

  2007年6月10日前评审组通讯评审开始启动;

  2007年8月1日前学部通讯评审开始启动;

  2007年8月25日前产生初步候选人;

  2007年9月15日受理投诉截止;

  2007年11月第一周进行学部会议评审,产生正式候选人和新选士;

  2007年12月公布选举结果。 (中新网1月22日电)

  中国工程院今年将增选60名新院士 当选门槛提高

    中国工程院五日在北京宣布,该院新一轮院士增选工作本月一日正式启动,二○○七年院士增选名额确定为六十名。该院外籍院士增选工作也同步进行,外籍院士名额将根据推荐侯选人具体情况而定。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增选政策委员会主任委员旭日干称,本次增选将严把院士当选的入口关,一个重大的措施变化是要达到两个三分之二,即“参加投票的院士人数达到或超过本学部应投票院士人数的三分之二,选举有效;获得赞成票超过投票院士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本学部应选名额依次当选,满额为止”,这意味着院士当选门槛提高,候选人必须得到更高的公认度才能当选。

  中国工程院还将进一步加强对候选人材料真实性的审查和监督,今年增选对候选人材料公示时间由过去两周延长到一个月,对候选人及其材料有不同意见的组织和个人,可通过遴选部门反映,也可直接向该院投诉,投诉截止时间严格规定在今年八月十五日。同时,在坚持学风道德一票否决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候选人学风道德状况的考察,并继续坚持和完善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到会介绍情况、回答问题。

  旭日干介绍说,中国工程院新设农业学部和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今年为首次单独增选。本次增选明确规定,连续三次提名而未当选的有效候选人,必须停止一次被推荐为候选人的资格。二○○七年增选工作进度安排如下:四月三十日提名和遴选工作结束、五月通过媒体公布有效候选人名单、六月下旬进行第一轮会议评审、十月下旬进行第二轮评审会议和选举、十二月公布选举结果。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增选则由该院院士推荐候选人,至少五位院士推荐有效,最后由该院全体院士大会选举产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每两年增选一次。该院一九九四年成立以来,此前已经过六次增选,目前共有院士六百九十八名。迄今共评选产生外籍院士三十五名,分布于美、俄等九个国家,目前健在三十一人。(记者孙自法)


院士增选票数需过2/3 今年12月公布

 
    新一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已于今年1月18日正式启动,2007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选举工作同步进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将实施更严格的制度。
   
    ——超过三分之二票数方能当选。《增选工作实施细则》中规定了“各学部参加投票选举的院士人数,应超过本学部院士人数的二分之一。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照本学部的增选名额,根据获得赞同票数依次入选。”这是今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的一项重大变化。
   
    ——候选人集体公示。本次增选除继续要求将有效候选人名单通告全体院士,并在学部网页和有关媒体上公布外,还提出了“同时通知归口部门或有效候选人所在单位,将本单位的有效候选人以及相同专业的外单位的其他有效候选人的相关材料一并公示”的新要求。
   
    ——坚决抵制不正之风。这次增选明确要求:“在院士增选过程中,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有违背《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及有关规定的不正当活动。若有违反将严肃处理,直至终止对相关候选人的评审,并暂停推荐单位或推荐人的推荐资格。”并将投诉的最后截止时间延至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之后的9月15日。
   
    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于1955年,现有院士691名。今年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0名、化学部10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2名、地学部10名、信息技术科学部7名、技术科学部11名。选举结果将于今年12月公布。


王志珍院士荣获第六届中国十大女杰称号 
 
北京分院     
 
 
    第六届中国十大女杰评选活动21日在京揭晓,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十大女杰、生物物理所研究员王志珍当选“中国十大女杰”。

    全国参加中国十大女杰评选的有31个省(市/自治区)、解放军、武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王志珍院士为中央国家机关(94个部委)唯一推荐上报人选。王志珍院士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物理系,多年来刻苦钻研、奋力拼搏,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无私奉献,在蛋白质折叠、折叠酶和分子伴侣、胰岛素A、B链相互作用及重组等研究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1985年她在国内最早开始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研究,1993年在国内开辟了折叠酶和分子伴侣研究的新方向。她应国际同行邀请撰写综述5篇,被引用千次,在国际生物物理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和国外实验室作邀请报告40多次。

    王志珍院士荣获“中国十大女杰”,不仅实现了整个中央国家机关在十大女杰评选中零的突破,更是对中科院广大女科技工作者的极大激励和鼓舞。
 
吴征镒院士:深切缅怀周恩来总理 
 
昆明植物研究所     作者:吴征镒
 
 
    编者按:今年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31周年,年越九十的吴征镒院士以1958年奉命陪同周总理考察广东新会“废物利用”和植物资源利用群众运动的经历为背景撰写了此文,深切怀念敬爱的周总理。

    1958年大跃进前夕,党的南宁会议之后,周恩来总理受到了反右倾的批评,几乎离开岗位。7月,他将要到新会一带去考察党向明县长领导的“废物利用”和植物资源综合利用的群众运动,让我随他作科学助手,这是谁的建议,我不知道,也未问,只是随总理办公室的罗青长同志去到总理办公室,到办公室主任那里去听吩咐和准备事项。

    7月1日,我们乘中航公司的专机出发,机上就总理、罗和我三人,南飞,午餐在武汉,王任重来见,并和总理谈大跃进的事情。下午到了广州,由陶铸接待,宿在珠江西南的一个别墅里,然后总理招集几位工业部门领导来汇报。他听汇报很仔细,问题总是在汇报者讲完后才提。中间我有时想问几句,都被总理拦住了,他的民主作风和倾听下情的精神和人格使我极受感动。陶铸请在“十三行”的一个老广东馆子为总理接风,那个馆子进门是下一阶台的,边吃边饮,总理谈笑风生。

    随后记得是乘汽车越过几个渡口,经“四邑”到了新会,就下榻在党县长的办公处内,他的夜间工作的习惯照常。

    在新会考察了约一个星期,中间曾参观了党县长举办的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的展览会,新会的“蒲葵工业”,利用制蒲葵时抽下的叶筋做牙签就是总理在参观时的建议。

    新会有一个农村青年叫周汉华,利用米丘林学术原理,搞水稻高产品种的杂交试验,有些成效,总理听了汇报后,特地亲自到周家中参观,其时已经向晚,总理对周汉华的试验做了详细的询问。在参观党县长领导用拆城墙和废居的破砖烂瓦,领导了当地工匠,合乎科学地在新会旧城北的圭山山麓上营造的一座无梁无柱的大礼堂中,对全县各级干部近千人做了一场为时三个小时的大报告,不但毫无倦色,也不抽一支烟,从自我解剖说起他亲身经历的党内路线斗争。当时我和罗青长也和广大听众深受感动。这一个路线斗争史,总理还在只有三个人的顺珠江返广州的专船上,更深刻地特又向青长和我分析批判过。我当时还不知道在“大跃进”的左倾盲动思潮对总理的无情冲击,直到文化大革命才终于理解。

    总理逝世后,总理办公室的警卫人员还送了我一本总理逝世后的纪念画册。“四人帮”被摧毁以后若干年,罗青长曾到昆明找过我,那时蔡希陶已逝世,铜质胸像已屹立在方毅和普朝柱题辞的碑前,我和一影,罗后来寄赠我,那时罗已是退休的老干部,一只眼睛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斜眼,也不是当时,即1958年的翩翩少年了,此是后话。

    最让我终身难忘的是返广州时乘的专用内河小轮到江门时,当时已近黄昏,总理突然让停泊下来,上岸去视察由波兰援建的尚未交工的江门甘蔗化工厂。江门离当时尚未回归祖国的港澳都很近,繁华中藏着复杂,就青长和我两个如何保卫得了!但总理健步如飞的登岸了,我们只好一边一个护着他。他对介绍情况的波兰援建人员询问得很详细。参观后回船的路上,可把我们急坏了,因为路上行人发现是总理,就跟上来近百人,又不便阻拦,又怕出危险,直到小船启航,才放下心中沉重的石头。

    离开广州返京的前夕,我们又陪总理观看了马思聪红线女新编历史粤剧“关汉卿”,自然是包厢,戏中的“蝶双飞”一曲,印象极深。

    这一次作总理的随行人员,正是1960年总理对中科院和商业部发出“利用小秋收”的指示张本,也为中国经济植物大普查和《中国经济植物志》的内部发行开阔了坦途。

    今天正逢总理逝世三十一周年,每感到那时还没有结束“十年动乱”,不让人纪念,已故的所内人事处长王勇同志,在大楼前开了一个小型追悼会,我得以参加,真是感概系之。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