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张宏博士:展翅在NIBS的天空

【字体: 时间:2009年03月17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编者按:正值国家“****”开展之际,如何引进人才,让好人才在好的制度体系下有好的发展成为生命科学界研究者和管理者都关注的问题。说到体制,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无疑是各院所中的典范。运行仅5年、正式挂牌仅3年、骨干研究人员平均年龄30来岁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已渐入佳境,成果频出,发表在《科学》、《自然》、《细胞》等国际顶尖杂志上。不久前NIBS所长之一饶毅教授就曾在接受《科学新闻》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已经证明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应该向全国推广。

  

生物通编者按:2009,已渐行渐远,生命科学的精彩还在继续演绎。一个新的发现可能创造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一个新的发现可能彻底颠覆经典理论,每一位科学家都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弄潮儿,他或推动着生命科学深刻地变革,或默默填补生命科学认识的鸿沟。2009年,点亮生命之光的是谁?奏响生命之歌的是谁?关注他们,关注赛默飞世尔特约之2009年度生命科学十大风云人物评选!

 

正值国家“****”开展之际,如何引进人才,让好人才在好的制度体系下有好的发展成为生命科学界研究者和管理者都关注的问题。说到体制,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无疑是各院所中的典范。运行仅5年、正式挂牌仅3年、骨干研究人员平均年龄30来岁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已渐入佳境,成果频出,发表在《科学》、《自然》、《细胞》等国际顶尖杂志上。不久前NIBS所长之一饶毅教授就曾在接受《科学新闻》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已经证明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应该向全国推广。

 

2009年开年,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张宏研究员在《Cell》上发表了一篇中国独立完成的研究性文章,解析自体吞噬作用的分子机制,自体吞噬研究在2005年被Science评为研究热点,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比较落后,张宏研究员的文章让中国科学家的声音回荡在了国际大舞台上。

 

生物通记者张欢在张宏研究员的文章一发出后马上采访了张宏研究员,(了解更多张宏研究员的Cell文章: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09-1/2009123134902.htm)。关于科研背后的话题,关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张宏博士和我们共同分享他的心得。

 

生物通记者:我们知道您是在2004年回国的,在04年前您在哈佛大学医学院癌症研究中心作研究员,您的夫人在基因组工作,可以说,在美国您和夫人有十分好的发展前景,相信在美国的中国人都十分羡慕你们。是什么信念让您加入北京生命研究所?您身边的导师,朋友家人支持吗?

 

张宏博士: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我前些天跟太太和孩子们去夏威夷渡假期间,我的孩子也问我 “爸爸,你为什么要回中国?这里这么美又这么好玩”

 

这可能是跟我本身不太循规蹈矩以及比较喜欢接受挑战的性格有关吧。对我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我太太和孩子们的支持,其他方面的因素我其实并没有考虑的太多。幸运的是,一方面中国的美味食物帮我赢来了太太的支持,另一方面我们的两个孩子当时年龄还小(儿子五岁,女儿刚刚3个月),还处于懵懂状态。

 

其实从北京依然混沌的天空中我能看到希望,看到明天的湛蓝。被希望牵引去寻梦,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吗?

 

(编者注:张宏研究员与儿子在夏威夷度假时的照片)

 

生物通记者: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2005年底才正式挂牌成立,时间虽短却取得了诸多的研究成绩,在科研院所中成为佼佼者,我们很好奇,是什么样的环境才会让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工作者如此的卓尔不凡,您能谈谈您在这个环境中的感想吗?您觉得做科研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张宏博士:尽管NIBS才刚成立几年的时间,但是在国际领域内,几乎没有科研机构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展的像NIBS这么成功。我想自由而浓重的学术氛围以及大家对科研的专注是NIBS成功的关键。

 

生物通记者:近期您在顶级期刊《Cell》上发表文章,并且被Cell评为当期的特刊文章,首先恭喜您!您能谈谈您这篇文章中自体吞噬作用对生命体的重要意义吗?您研究的这个自体吞噬作用的蛋白选择机制又有何重要的意义呢?

 

张宏博士:自噬作用是普遍存在于大部分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现象, 是溶酶体对自身结构的吞噬降解,它主要是清除降解细胞内受损伤的细胞结构、衰老的细胞器、以及不再需要的生物大分子等。自噬作用本身对机体起保护性的作用还是有害的作用至今仍不太清楚,很多相关的研究都正在开展。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一些自噬相关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线虫产生一些非正常的表型,例如寿命的缩短,抗过氧化物的能力下降等。我们这篇文章主要集中研究自噬作用对线虫体细胞内的P颗粒组分降解的特异性,阐明了自噬作用在生殖细胞和体细胞决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张宏博士:我们知道自体吞噬这一生理过程如果发生异常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比如说阿尔茨海默病,您的研究成果对这些相关的疾病有哪些临床方面的指导意义?

 

张宏博士: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自噬不仅仅是一个降解过程,而且还与人类的疾病密切相关。但是从基础的研究成果到临床应用的实现,其间还有相当长的一个过程,作为基础科研人员,我们很期待将来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内的自噬水平,尤其是通过特异性的降解一些有毒的具有形成蛋白聚合体倾向的蛋白质去缓解或者治疗这些疾病。

 

生物通记者:您研究的大课题是PcG基因介导的表型基因沉默机理,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PcG基因吗?在这个基因沉默机理的研究上您带领的课题组目前有哪些成果?

 

张宏博士:有关PcG基因介导的表型基因沉默机理是我在美国期间就开始的研究方,PcG蛋白可以维持关键的发育调节因子如Hox基因的准确表达模式。在果蝇和哺乳动物细胞中,PcG复合体的成分非常复杂,这就阻碍了人们对PcG介导基因沉默以及相关靶基因的研究。与此相反,在线虫中,PcG复合体的成分相对简单。我们就是用线虫作为模式生物来研究PcG复合体介导的基因调节作用。我们实验室系统的阐明了线虫中的PcG同源基因 (Development, 2006),并且揭示了很多PcG基因介导的新的生物功能,比如,在调节神经递质的合成方面 (PNAS, 2007) 以及在调节细胞的时间和性别特性方面 (Genetics2008)

 

生物通记者:现在生命科学发展迅速,作为想向分子遗传学方向发展的学生,您觉得有哪些技术是应该掌握的?对青年的学子,您有何建议?

 

张宏博士:很多人认为,遗传学是比较浅显易懂的学科,遗传试验是简单的体力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遗传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我认为对于从事遗传学工作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我本人也经常跟我的学生们强调这一点,希望他们能多交流,多思考,进一步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生物通记者:您做研究有压力吗?如果有您如何化解这些工作压力呢?

 

张宏博士:哈哈,我还真希望有人能告诉我如何化解工作压力,在NIBS工作的确有压力,但是探索未知世界本身也是一种乐趣,一种回报吧。

 

后记:一个好的体制可以让研究院成为科学工作者的乐土,希望更多的国内研究机构都能成为适合科学研究的肥沃土壤。

 

(生物通记者  张欢)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