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切消灭所有“僵尸”细胞,这有危险吗?

【字体: 时间:2022年12月05日 来源:Science

编辑推荐:

  根据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最近的一项研究,并不是所有的衰老细胞都是有害的“僵尸”,需要清除以避免与年龄有关的疾病。相反,它们中的一些嵌在年轻、健康的组织中,促进损伤后的正常恢复。

  

衰老细胞最终停止繁殖,但不会像预期的那样死亡。 

衰老细胞有助于修复受损组织

根据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最近的一项研究,并不是所有的衰老细胞都是有害的“僵尸”,需要清除以避免与年龄有关的疾病。相反,它们中的一些嵌在年轻、健康的组织中,促进损伤后的正常恢复。

科学家们现在已经在肺组织和其他作为身体屏障的器官,如小肠、结肠和皮肤中看到了这些细胞的作用。当他们使用senolytics药物来清除这些细胞时,肺组织损伤愈合得更慢。

“衰老细胞可以占据作为‘哨兵’的特殊位置,监测组织损伤,并通过刺激附近干细胞生长和启动修复做出反应,”肺、危重护理、过敏和睡眠医学副教授、医学博士Tien Peng说,他也是这项研究的资深作者,该研究最近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

衰老的细胞既能损伤也能愈合

Peng教授说,科学家最初认为衰老细胞是完全有害的,这是可以理解的。衰老细胞具有衰老、衰竭细胞的特征,无法产生新细胞,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而积累。它们没有死亡,而是继续存活,喷射出炎症物质的混合物,形成衰老相关的分泌表型(SASP)。这些变量与阿尔茨海默氏症、关节炎和其他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如癌症有关。它们被赋予了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僵尸细胞”。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使用靶向并摧毁“僵尸细胞”的senolytics,移除动物体内的衰老细胞可以预防或减少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并延长动物的寿命。在那之后,研究实验室和制药公司的活动激增,他们专注于发现和提炼这些药物的更有效版本。

但是杀死衰老细胞是有危险的。一方面,目前的研究表明,衰老细胞也具有通过激活干细胞修复促进正常愈合的能力。Peng教授说:“我们的研究表明,senolytics可能会对正常的修复产生不利影响,但它们也有可能针对衰老细胞驱动病理干细胞行为的疾病。”

点亮衰老细胞

研究衰老细胞的一个主要挑战是,衰老的生物标记物(如基因p16)通常非常稀少,这使得检测细胞非常困难。在早期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将一种叫做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提取到培养皿中,让它们生长并产生足够的细胞来进行实验,然后用化学物质对这些细胞施加压力,诱导它们衰老。但在生物体中,细胞与周围组织相互作用,强烈影响细胞的基因活性。这意味着在玻璃培养皿中独立生长的细胞的特性可能与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细胞的特性截然不同。

为了为他们的研究创造一个更强大的工具,博士后学者Nabora Reyes de Barboza博士和他的同事改进了一种常用的融合相关基因的技术——在本例中,是衰老细胞中过度活跃的p16基因——用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标记,可以在紫外线下显示细胞的位置。雷耶斯通过提高这些衰老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的数量和稳定性,极大地放大了荧光信号,最终使研究人员能够在活组织的自然栖息地看到衰老细胞。

“僵尸”在出生后不久就会刺激干细胞

使用这种高度敏感的工具,研究人员发现衰老细胞存在于年轻和健康的组织中,其程度比之前认为的要大,而且实际上在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出现。科学家们还发现了衰老细胞分泌的刺激干细胞生长和修复组织的特定生长因子。与衰老和组织损伤相关的是,免疫系统的细胞如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可以激活衰老细胞,这表明在衰老或受损组织中看到的炎症是衰老细胞活性和再生的关键修饰因子。

在对肺组织的研究中,Peng的团队观察到基底膜上的干细胞旁边有绿色发光的衰老细胞,基底膜是阻止外来细胞和有害化学物质进入人体的屏障,也允许氧气从肺部的空气扩散到底层组织。损伤可能发生在这个动态界面。研究小组在小肠、结肠、皮肤等其他屏障器官中也发现了类似位置的衰老细胞,结果证实,如果用senolytics杀死衰老细胞,肺干细胞就无法正常修复屏障表面。

Leanne Jones博士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巴卡尔衰老研究所的主任,也是实验病理学的斯图尔特·林赛教授,她说Peng的研究对于衰老研究领域来说意义重大,该领域的目标是帮助个体活得更长、更健康。

她说:“这些研究表明,senolytics研究应该专注于识别和精确定位有害的衰老细胞,也许在疾病的最早迹象时,同时保留有益的细胞。这些发现强调了开发更好的药物和小分子的必要性,这些药物和小分子将靶向与疾病有关而不是与再生有关的衰老细胞的特定亚群。”

参考文献:Sentinel p16INK4a+ cells in the basement membrane form a reparative niche in the lung” by Nabora S. Reyes, Maria Krasilnikov, Nancy C. Allen, Jin Young Lee, Ben Hyams, Minqi Zhou, Supriya Ravishankar, Monica Cassandras, Chaoqun Wang, Imran Khan, Peri Matatia, Yoshikazu Johmura, Ari Molofsky, Michael Matthay, Makoto Nakanishi, Dean Sheppard, Judith Campisi and Tien Peng, 13 October 2022, Science.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