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NanoDrop内毒素检测:我的强大,你无法想象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4年01月04日 来源:基因有限公司
编辑推荐:
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实验需求,NanoDrop提供了自定义检测模式的功能。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NanoDrop自定义检测模式中内毒素的检测方法。
NanoDrop自定义检测模式
对核酸、蛋白进行浓度、纯度、污染物质控是大家最为熟知的NanoDrop常规应用,除此之外,有时需要对其他类型的生物分子进行浓度测量,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实验需求,NanoDrop提供了自定义检测模式的功能。使用自定义检测模式,用户可以选择特定的波长范围进行测量,以适应不同的分子或实验条件。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NanoDrop自定义检测模式中内毒素的检测方法。
内毒素检测的重要性
内毒素是一种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简称LPS),主要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中。内毒素污染是生物技术和药物应用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内毒素的存在已被证明会导致细胞毒性、热原免疫反应并降低转染效率。因此,对内毒素进行准确的定量尤为重要。
内毒素检测原理
鲎变形细胞裂解物 (Limulus amebocyte lysate,LAL) 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内毒素检测方法,主要试剂LAL是从鲎中提取的血细胞(变形细胞)的水提取物。当鲎变形细胞遇到革兰氏阴性菌中的脂多糖(LPS)时,凝血级联反应被激活,活化的凝血酶催化合成底物Ac-Ile-Glu-Ala-Arg-pNA释放对硝基苯胺(pNA),释放的pNA会产生一种黄色可见光,最后使用NanoDrop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测定405 nm处的吸光度并进行定量分析。
图1. 级联活化的凝血酶催化对硝基苯胺(pNA)的释放。
检测方法及结果
在NanoDrop One/OneC PC端控制软件上建立自定义方法,使用标准曲线定量可见光范围(350-850nm)内的内毒素浓度。
结果显示内毒素标准曲线线性良好,R2 达到了0.9995(图2)。基于对未知样品三次重复测量,标准差小于或等于0.011A,变异系数(%CV)范围为1.03%至2.80%(表1)。检测结果体现了NanoDrop One/OneC超微量分光光度计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NanoDrop One/OneC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和相关的定制方法为定量蛋白质或核酸样品中的内毒素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图2. 采用NanoDrop One/OneC分光光度计在405 nm处测定吸光度。标准样本用深蓝色方块表示,未知样本用橙色方块表示。表1.未知样品的平均吸光度,标准偏差和%CV值。所用试剂盒为Thermo Scientific™ Pierce 显色内毒素定量试剂盒。
NanoDrop One/OneC,仅需1-2μL样品,5s内得出结果。内置Acclaro™智能样本检测技术,可以分析核酸中的蛋白质、苯酚、盐酸胍、胍盐等污染,自动计算并校正给出真实的核酸浓度。可选FDA 21 CFR Part11审计追踪软件,满足合规性要求。另外还支持蛋白浓度和和自定义检测等应用。
除了在NanoDrop One/OneC PC端控制软件上建立了自定义方法外,还可以从NanoDrop主页的软件部分下载定制的检测方法,现有叶绿素含量法、葡萄糖HK试剂盒(NADH)法、碳氧-血红蛋白、球形金纳米颗粒法等,可实现更广范的应用。
NanoDrop One/OneC
参考文献:
1. Young, N. S., Levin, J., & Prendergast, R. A. (1972). An invertebrate coagulation system activated by endotoxin: evidence for enzymatic mediation. The Journal ofclinical investigation, 51(7), 1790–1797.
2. Iwanaga, S., Morita, T., Harada, T., Nakamura, S., Niwa, M., Takada, K., Kimura,T., & Sakakibara, S. (1978). Chromogenic substrates for horseshoe crab clotting enzyme. Its application for the assay of bacterial endotoxins. Haemostasis, 7(2–3),183–188.
3. Hirayama, C., & Sakata, M. (2002). Chromatographic removal of endotoxin from protein solutions by polymer particles.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Analytical technologies in the biomedical and life sciences, 781(1–2), 419–432.
4. Cotten, M., Baker, A., Saltik, M., Wagner, E., & Buschle, M. (1994).Lipopolysaccharide is a frequent contaminant of plasmid DNA preparations and can be toxic to primary human cells in the presence of adenovirus. Gene therapy, 1(4),239–246
5. Li, Y., Fujita, M.,& Boraschi, D. (2017). Endotoxin Contamination in Nanomaterials Leads to the Misinterpretation of Immunosafety Results.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8,472.https://doi.org/10.3389/fimmu.2017.00472
6. Weber, M., Möller, K., Welzeck, M., & Schorr, J. (1995). Effects of lipopolysaccharide on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in eukaryotic cells. BioTechniques, 19(6), 930–940
7. Schneier, M., Razdan, S., Miller, A. M., Briceno, M. E., & Barua, S. (2020). Current technologies to endotoxin detection and removal for biopharmaceutical purification.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117(8), 2588–2609.
关于我们
基因与Thermo
基因有限公司自2004年成为NanoDrop Technologies公司(2007年被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并购)在中国区的合作伙伴,至今已有近20年的合作历史,负责NanoDrop全系列产品线的售前咨询、售后安装、应用培训和维修维护等服务。目前在中国有数万台装机,服务了几十万用户。
关于基因
基因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提供生命科学科研仪器、试剂耗材和技术服务的综合服务商。基于“Gene Brightens Every Life • BioTech Connects the World”——“基因燃亮生命 • 生物技术连接世界”的愿景,专注于生命科学领域前沿技术的引进和推广,致力于推动该领域国内科研机构硬件水平及实验方案的革新与升级。同时,公司也一直致力于自主品牌的科研设备的研发与生产,拥有一系列通用性强、互补性高的自主品牌产品。
基因的服务网络遍及全国各地十多个大中城市,拥有包括仪器销售,试剂销售,市场与技术支持,维修,客服,物流等多个部门组成的完整服务体系。
我们希望通过不懈努力,为您的成功铺路搭桥,也为中国的生命科学事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尽一己之力。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genecompan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