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物所在西南干旱河谷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化学计量的纬度格局方面取得新进展

【字体: 时间:2024年04月17日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编辑推荐:

   上述研究成果以“ Climate and soil properties shape latitudinal patterns of soil extracellular enzyme activity and stoichiometry: Evidence from Southwest China”为题发表于《 Applied Soil Ecology》

  

土壤胞外酶在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和养分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确定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化学计量的纬度格局及其环境驱动因素有助于理解微生物资源分配的调控机制,这对预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如何响应环境变化至关重要。截至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湿润地区(如森林生态系统),十分缺乏对干旱地区的关注。此外,鉴于研究结果的相互矛盾,尚未形成关于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化学计量纬度格局的统一认识。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课题组,以西南干旱河谷沿纬度梯度(23.2–32.3 °N)分布的自然灌丛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化学计量的纬度分布格局。通过量化气候、植被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控制作用,确定影响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化学计量的关键环境因素。研究结果表明:i)西南干旱河谷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化学计量沿纬度梯度表现出显著的线性或单峰分布格局(图1);ii)这些纬度分布格局主要受气候因子(如年均温、年降水量和干燥度)和土壤性质(如pH、质地和养分含量)的综合影响(图2,图3)。

上述研究成果以“Climate and soil properties shape latitudinal patterns of soil extracellular enzyme activity and stoichiometry: Evidence from Southwest China”为题发表于《Applied Soil Ecology》。杨婷惠为论文第一作者,包维楷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C0505105)和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考察研究(2019QZKK0301)和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9FY202300)的联合资助。

原文链接


1西南干旱河谷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化学计量的纬度分布格局


2西南干旱河谷土壤胞外酶活性和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


3西南干旱河谷土壤胞外酶活性化学计量和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