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院余志祥课题组实现常温常压下苯环氢化反应

【字体: 时间:2024年05月27日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编辑推荐:

  余志祥课题组近期发现,只需要将商业可得的钯碳和铑催化剂(包括但不限于[Rh(cod)Cl]2, [Rh(nbd)Cl]2, RhCl3?3H2O等)联合使用,无需额外的催化剂制备步骤,即可在常温、1 atm H2的条件下将多种带官能团的芳香化合物氢化为对应的环己烷衍生物。

  

环己烷片段广泛存在于药物、农药和天然产物中。由于芳环的官能化比环己烷的官能化容易得多,取代环己烷有很多是通过对应的芳烃的还原反应得到的。过渡金属催化的加氢反应是实现上述转化的一种常见途径。然而由于存在共振稳定化,苯环的氢化比烯烃的氢化要困难得多,使用商业可得的雷尼镍、钯碳、铑碳等催化剂氢化苯环时通常需要高温和/或高压条件。若要在常温常压下氢化苯环,则需要利用高活性的金属纳米颗粒。但这些金属纳米颗粒并非商业可得,且制备过程一般较为繁琐,普通的有机实验室中使用起来并不方便。余志祥课题组近期发现,只需要将商业可得的钯碳和铑催化剂(包括但不限于[Rh(cod)Cl]2, [Rh(nbd)Cl]2, RhCl3?3H2O等)联合使用,无需额外的催化剂制备步骤,即可在常温、1 atm H2的条件下将多种带官能团的芳香化合物氢化为对应的环己烷衍生物。该工作发表于Organic Letters 2024,26,3458—3462(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orglett.4c01029),并申请了中国专利(专利号:CN2024103221423)。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余志祥,第一作者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李涵潇。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

成果截图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