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水喝还是买桶装水喝?哪个更健康?

【字体: 时间:2024年05月24日 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推荐:

  日常生活中,一部分人习惯长期自己煮沸饮水,而另一部分人则因担心自来水质量,倾向于选择购买桶装或瓶装水。那么,究竟哪一种方式更有益于健康呢?

  

日常生活中,一部分人习惯长期自己煮沸饮水,而另一部分人则因担心自来水质量,倾向于选择购买桶装或瓶装水。那么,究竟哪一种方式更有益于健康呢?

每升瓶/桶装水约含24万个可检出的塑料微粒

2024年1月,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每升瓶/桶装水中平均约含有24万个可检出的塑料微粒(NMPs)。

微塑料是指直径在1μm至5mm之间的塑料碎片和颗粒,纳米塑料则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微塑料,尺寸在1μm以下。与微塑料相比,纳米塑料更易进入人体,其体积小到可以穿过生物屏障(比如细胞膜)并进入生物系统,包括血液、淋巴系统,甚至全身。

“纳米级塑料”可进入血液、抵达心脏和大脑

研究人员首次利用新的显光学成像技术,能观测到瓶/桶装水中“纳米级塑料”。这些细小的“纳米塑料”可以通过我们肠道或肺部细胞,进入血液,甚至抵达心脏和大脑。尤其对于孕妈妈来说,还会穿过胎盘,最终进入胎儿体内。

反复开关瓶盖时,塑料颗粒会进入水中

研究还发现:当瓶装水瓶子被挤压或暴露在高温下时,它可能会随着碎片脱落而进入水中。甚至在反复开关瓶盖时,许多塑料颗粒也会进入水中。

自来水中就没有“微塑料”了吗?

同样有。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饮用水中的微塑料》的分析报告中就指出,在海洋、污水、淡水、饮用水(包括瓶装水和自来水)中均有塑料污染物的存在。

把水烧开能大幅降低微塑料

2024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李战军教授和暨南大学环境学院曾永平教授在《环境科学与技术快报》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发现:把水烧开,再简单过滤,就可能除去高达84%的纳米/微塑料。

水中的微塑料去了哪里?

研究发现,消失的微塑料从水中转移到了水垢的沉淀中,水垢中的碳酸钙可以通过与微塑料共沉淀来达到去除水中微塑料的作用。

6招教你减少微塑料

1.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

2.生活中不随手乱丢垃圾,做好生活垃圾分类;

3.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选择可重复利用或易回收的产品,如自带餐具,拒绝塑料购物袋;

4.停止使用含有塑料微珠的个人护理品和清洁用品;

5.尽可能选择天然纤维材料的衣物,特别是需要经常洗涤的物品;

6.不要随意丢弃口罩,它们绝大多数都是由聚丙烯为主材料的无纺布做成的,和塑料基本无异。(综合健康时报、广西疾控、河南疾控)

聚焦 共济的家庭成员必须参加基本医保

5月13日,国家医保局发布提示,个人医保卡没有参保就不能绑定“共济关系”,共济的家庭成员仅限于父母、配偶和子女,不包含配偶的父母或其他亲属。同时,共济账户≠亲情账户,二者功能不同;绑定的共济人个人账户余额为零,不能使用;不在同一医保统筹区,不能绑定“共济关系”。

聚焦 4月全国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6%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其中,城市上涨0.3%,农村上涨0.4%;食品价格下降2.7%,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持平,服务价格上涨0.8%。其中,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6%。

聚焦 调查显示,近20%居民不能每天吃早餐

5月12日,第六届全国营养科普大会公布的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吃早餐情况不容乐观:工作日18.4%的人不能每天吃早餐,周末29.7%的人不能每天吃早餐,且食用谷薯类比例达89.4%,食用奶豆、蔬果的比例不到50%,膳食结构不够合理。

研究表明,长期不吃早饭会使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21%,还会增加心血管、消化系统等疾病风险,对儿童青少年大脑发育以及成人的记忆力和情绪也有不良影响。

专家提示,早餐不能吃太少,应占全天食物总量的25%至30%,能量供给与午、晚餐相似。早餐时间不宜太晚,尽量在9点前吃完。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