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44年中国囊性包虫病疾病负担趋势分析与预测研究

【字体: 时间:2025年02月10日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3.8

编辑推荐:

  

  

1990 - 2044 年中国囊性包虫病疾病负担趋势:研究解读


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 Jianping Li 和 Jingjing Wei 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 “Trends in the disease burden of cystic echinococcosis in China, 1990–2044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 study” 的论文。该研究意义重大,通过分析 1990 - 2019 年中国囊性包虫病疾病负担的变化并预测 2020 - 2044 年的趋势,为深入了解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防控策略,对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畜牧业发展和维护生态稳定具有重要价值。

一、研究背景


囊性包虫病是一种由细粒棘球绦虫幼虫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全球广泛分布,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在中国,囊性包虫病主要流行于西部农村和郊区,是世界卫生组织旨在 2050 年前控制或消除的 17 种被忽视疾病之一。尽管已有研究关注其区域分布等方面,但缺乏对其公共卫生影响的全面评估。随着中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人类感染风险增加,同时防控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病例报告管理问题、非流行区病例增多等,因此开展此项研究十分必要。

二、研究材料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自全球疾病负担 2019(GBD 2019)数据库,涵盖 1990 - 2019 年中国囊性包虫病的发病、患病、死亡和疾病负担数据,以及用于预测的人口统计数据。该数据库采用统一方法评估 195 个国家和地区的 264 种疾病负担,确保了数据的规范性和可比性。

(二)分析指标


从 GBD 2019 数据库提取中国囊性包虫病的疾病负担数据,通过年龄标准化率(ASR)评估疾病负担,包括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率等年龄标准化指标,以消除年龄结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三)统计分析


运用年龄标准化进行数据计算,从 GBD 数据库下载原始和年龄标准化数据。使用 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8.0.1 软件进行趋势分析,通过对数线性回归模型计算不同时间段的年度百分比变化(APC)和平均年度百分比变化(AAPC)。采用基于 R 开发的 Nordpred 软件包中的对数线性年龄 - 时期 - 队列模型,依据近期趋势预测 2020 - 2044 年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 DALY 率。所有统计检验为双侧,P < 0.05 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利用 Joinpoint Regression Software 和 R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可视化。

三、研究结果


(一)中国囊性包虫病疾病负担趋势


1990 - 2019 年,中国囊性包虫病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从 0.41/10 万增至 0.46/10 万,期间 1992 - 1999 年有所下降,2000 年后持续上升;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从 1.84/10 万升至 2.07/10 万,1992 - 1997 年下降,1998 年起缓慢上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从 1990 年的 0.01/10 万降至 1996 年后的不足 0.01/10 万;年龄标准化 DALY 率从 0.46/10 万降至 0.27/10 万 ,1990 - 2017 年逐年下降,2018 - 2019 年有所上升。

(二)Joinpoint 回归分析


  1. 性别分层分析:1990 - 2019 年,中国囊性包虫病的 ASIR 和 ASPR 年均略有上升,男性和女性的 ASIR、ASPR 也呈上升趋势,但男性在 1990 - 1993 年、女性在 1990 - 1993 年分别有不同程度下降。总体上,男性的 ASIR 和 ASPR 高于女性。而 ASMR 和 ASDR 呈下降趋势,男性和女性的 ASMR、ASDR 同样如此。通过对不同性别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 DALY 率变化趋势的分析,揭示了性别差异对疾病负担的影响。
  2. 年龄分层分析:不同年龄组的 ASIR 和 ASPR 均有不同程度上升,10 - 24 岁年龄组发病率和患病率最高,0 - 9 岁年龄组最低。ASMR 在 70 + 岁年龄组最高,10 - 24 岁年龄组最低;ASDR 在各年龄组有不同程度下降,70 + 岁年龄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年龄是影响囊性包虫病疾病负担的重要因素,不同年龄阶段的发病、患病、死亡和疾病负担情况存在显著差异。

(三)2020 - 2044 年中国囊性包虫病疾病负担预测


Nordpred 模型预测显示,2020 - 2044 年中国囊性包虫病的 ASIR、ASPR 和 ASDR 预计将略有上升,男性的这些指标高于女性。由于部分 ASMR 被估计为 0.00/10 万,未纳入预测。这为未来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了前瞻性信息,提示需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1990 - 2019 年,中国囊性包虫病发病率和患病率上升,死亡率和 DALY 率下降。发病率和患病率上升可能与畜牧业发展增加感染风险有关,死亡率和 DALY 率下降得益于防控措施的实施。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疾病负担存在差异,男性高于女性,10 - 24 岁年龄组发病率和患病率最高,70 + 岁年龄组死亡率和 DALY 率最高。预计 2020 - 2044 年,发病率、患病率和 DALY 率将略有上升,疾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二)讨论


  1. 疾病负担变化原因:发病率和患病率上升与畜牧业发展、人口流动、防控措施落实不均等有关。中国畜牧业发展使人类与感染源接触增加;人口流动和畜产品流通促进疾病传播;部分地区防控措施未有效执行,导致疫情未得到完全控制。死亡率和 DALY 率下降得益于一系列防控措施,如犬驱虫、牲畜疫苗接种、病例筛查治疗和健康教育等,这些措施有效减轻了疾病负担。
  2. 防控挑战与建议:目前防控工作面临诸多挑战,病例报告管理存在问题,部分地区存在重复报告或漏报现象;非流行区病例增多,可能存在潜在流行区;感染源管理困难,犬感染率高且防控意识薄弱。为应对这些挑战,应加强病例报告管理,提高数据准确性;强化非流行区监测,及时发现潜在流行区;加强犬感染源管理,开展宣传教育提高防控意识;严格检疫来自流行区的宿主动物,控制感染动物跨区域流动。
  3.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研究数据来自 GBD 2019 数据库,不同地区医疗水平差异可能导致数据不准确,影响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预测基于特定假设,易受外部因素影响,且研究历史数据受诊断标准和医疗技术变化影响。未来需进一步研究验证结果,加强多地区、多中心研究,完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提高预测准确性,为防控工作提供更可靠依据。

该研究系统分析了中国囊性包虫病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并进行预测,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策略提供了关键依据。对公共卫生领域意义重大,有助于推动相关部门优化防控措施,加强监测和干预,提高防控效果,降低疾病负担,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促进对囊性包虫病的深入了解和有效控制。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