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隐形杀手”高镁血症:严重肠道功能障碍的潜在威胁

【字体: 时间:2025年02月28日 来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

编辑推荐:

  为探究高镁血症(Hypermagnesemia)的发病因素,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发现严重肠道功能障碍可致高镁血症,为临床诊断提供新思路。

  


高镁血症(Hypermagnesemia)这个名字听起来或许有些陌生,但它带来的健康隐患却不容小觑。这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电解质紊乱疾病,一旦发病,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及循环系统紊乱等症状,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然而,诊断高镁血症却如同一场艰难的挑战。由于它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就像一个善于伪装的“隐形杀手”,常常让医生难以察觉。

在以往的认知中,高镁血症的发生大多与镁制剂的摄入以及肾功能障碍紧密相关。医生们普遍认为,肾功能正常的人,如果没有额外补充镁制剂,似乎就不用担心高镁血症的问题。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带着这样的疑问,研究人员决定深入探索高镁血症背后的奥秘,开启了对高镁血症发病因素的研究。

本次研究由[未提及具体单位]的研究人员展开。他们的研究成果意义重大,发现了即使没有摄入镁制剂,严重的肠道功能障碍,如粪块性结肠炎(Stercoral colitis),也能够引发高镁血症。这一发现为临床医生敲响了警钟,在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时,需要更加全面地考虑患者的情况,不能再仅仅局限于传统认知。

研究人员在此次研究中,主要采用了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两种关键技术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能够清晰观察到肠道的形态、结构变化,如是否存在粪便嵌塞、肠壁增厚以及结肠周围脂肪条索等情况,以此辅助诊断粪块性结肠炎(Stercoral colitis)。同时,对患者进行血液检测,测定血液中各种指标,如C反应蛋白、乳酸、镁离子、肌酐(Cr)等浓度,从而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分析这些指标与高镁血症之间的关联。

一位75岁患有认知障碍的女性被紧急送往急诊科,她陷入昏迷且血压极低,腹部明显膨胀。在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后,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关键信息。头部CT检查显示没有异常,而腹部增强CT则发现直肠存在粪便嵌塞,近端结肠显著扩张,同时直肠壁增厚,直肠周围脂肪组织密度增加,这些表现符合粪块性结肠炎(Stercoral colitis)的特征。血液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的C反应蛋白(10.2 mg/dL)、乳酸(6.04 mmol/L)和镁离子(5.9 mg/dL)水平均升高,但肌酐(Cr)水平(0.94 mg/dL)处于正常范围。经过进一步询问,得知患者没有服用含镁制剂的历史。

随后,研究人员针对患者的病情展开了积极治疗。他们为患者进行了手动排便,还给予了葡萄糖酸钙水合物和利尿剂来治疗高镁血症。考虑到患者虽然CT影像显示不太可能存在肠缺血,但入院时低血压且乳酸水平升高,于是使用美罗培南进行抗生素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肠道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血清镁离子水平也逐渐下降。到了住院第11天,镁离子水平降至1.7 mg/dL,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提高到14分,基本恢复到了患者的基线状态,最终在住院第18天出院。这一系列变化表明,严重的肠道功能障碍与高镁血症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而且通过合理治疗,病情能够得到有效改善。

本次研究强调了一个重要的临床要点:严重的肠道功能障碍和炎症,如粪块性结肠炎(Stercoral colitis),即使在没有使用镁制剂的情况下,也是高镁血症的重要危险因素。镁离子在人体内的平衡主要依靠肾脏排泄和肠道吸收来维持。肾功能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正常情况下,肾小球能够过滤60-65%的血浆镁离子,每天最多可排出6g镁离子。然而,血清肌酐(Cr)水平虽然常被用作评估肾功能的指标,但它会受到肌肉量等因素的影响,在老年患者中可能不太准确。在这个病例中,患者的肌酐(Cr)水平正常,但血尿素氮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潜在的肾功能障碍。

此外,肠道功能和炎症对镁离子的吸收也有重要影响。镁离子在肠道的吸收主要发生在近端小肠,吸收速率在25%-65%之间波动。当肠道出现功能障碍和炎症时,镁离子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延长,吸收增加。一方面,肠道内的旁细胞途径是镁离子的运输通道之一,随着肠道内镁离子含量增加,通过该途径的被动吸收会线性增加,且没有明显的阈值;另一方面,高镁血症本身会加重镁离子对神经肌肉的阻滞作用,导致肠道功能进一步受损,从而促进镁离子的吸收。

在治疗方面,对于没有腹膜炎体征的粪块性结肠炎(Stercoral colitis)患者,可以采用抗生素和适当的排便控制进行治疗。当患者出现发热、白细胞增多和乳酸升高时,强烈推荐使用抗生素;如果怀疑存在穿孔,则需要选择能够覆盖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厌氧菌的广谱抗生素。对于高镁血症的治疗,使用钙制剂和利尿剂通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治疗引起肠道功能障碍的基础疾病并进行对症治疗,高镁血症往往能够迅速得到改善。

不过,本次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血液检测结果不能完全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可能性;难以明确患者的意识障碍究竟是由高镁血症引起,还是由粪块性结肠炎(Stercoral colitis)导致的全身状况引起;只检查了患者的口服药物,没有检测其日常饮食中的镁离子含量;也没有通过结肠镜检查等手段评估是否存在肿瘤以及副肿瘤综合征。

总体而言,高镁血症虽然罕见,但常常出现在使用镁制剂、存在肾功能障碍或肠道功能减退的患者身上。而此次研究发现,严重的肠道功能障碍,如粪块性结肠炎(Stercoral colitis),可以独立引发高镁血症。这就提醒临床医生,面对症状不典型的患者,一定要全面评估风险因素,即使患者没有使用镁制剂,也不能忽视高镁血症的可能,需要将其纳入鉴别诊断的范围,以便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保障患者的健康。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