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 BMI 与未来高血压风险的性别差异研究:十年队列揭示关键关联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13日 来源:BMC Pediatrics 2

编辑推荐:

  为探究青少年 BMI 与未来高血压风险关系及性别差异,研究发现男性呈线性关联,女性有阈值效应,对预防有重要意义。

  # 青少年肥胖与高血压:性别差异背后的健康密码
在健康领域,高血压是导致过早死亡和残疾的重要 “隐形杀手”,全球约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深受其害,每年因高血压并发症离世的人数高达约 1040 万,这无疑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与社会负担。近年来,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出现了:高血压不再是成年人的 “专利”,它开始在青少年群体中频繁现身。波兰的一项研究显示,10 至 18 岁青少年的高血压发病率在 5.6% - 7.9% 之间;一项涵盖 55 项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达 11.2% 。高血压在青少年时期的出现,不仅可能引发靶器官损伤,还可能导致成年后心血管疾病的过早发生,甚至死亡。
此前,虽然肥胖已被公认为高血压的重要风险因素,但针对青少年群体,尤其是没有代谢综合征(MetS)的青少年,BMI 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仍存在诸多疑问。不同研究在种族、研究时期、BMI 范围、性别比例和调整因素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中国青少年 BMI 与高血压风险之间的具体关系亟待明确。为了解开这些谜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第二人民医院)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展开了一项十年队列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BMC Pediatrics》杂志上。

此次研究采用了回顾性队列研究的二次分析方法,数据来源于海伦?孙等人在 PLOS ONE 发表的文章中的数据集。原始研究从 1999 年至 2008 年在 MJ 健康筛查中心随机选取了 8005 名 10 至 15 岁的青少年进行健康检查。本次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排除了基线时患有高血压或随访期间高血压诊断不明确的参与者,最终纳入 2020 名青少年。

研究人员运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来深入探究。在数据处理与分析方面,他们将 BMI 作为连续变量进行计算,并依据中国 BMI 分类标准对参与者进行分组;把高血压的发生记录为二元变量,通过随访期间的血压测量获取数据。同时,选取了性别、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等多个变量作为协变量。在统计分析上,运用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 BMI 与高血压风险的关联,并通过分层分析性别差异;采用 Cox 比例风险回归结合三次样条函数探索潜在的非线性关系;还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研究结果显示,在参与者中,BMI 呈正态分布,范围为 11.62 至 37.65kg/m2 ,平均为 19.77±3.81kg/m2 。在中位随访 4.38 年期间,有 60 名(2.97%)青少年患上高血压,且高血压发病率随 BMI 类别升高而显著上升,在体重过轻、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组的发病率分别为 1.16%、2.08%、7.19% 和 22.06% 。

通过不同模型的 Cox 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在总体青少年人群中,BMI 与高血压风险呈显著正相关。每增加 1kg/m2 的 BMI,在不同模型中高血压风险分别增加 26.5%(HR = 1.265;95% CI:1.202 - 1.332;P<0.001)、22.8%(HR = 1.228;95% CI:1.164 - 1.295)和 20.4%(HR = 1.204;95% CI:1.038 - 1.396) 。男性青少年中,BMI 与高血压风险也存在一致的正相关。然而,在女性青少年中,情况则有所不同。多变量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BMI 与高血压风险无显著线性关联。进一步分析发现,女性中 BMI 与高血压风险存在非线性关系,拐点为 24.11kg/m2 。当 BMI 超过该阈值时,每增加 1kg/m2 ,高血压风险增加 3.491 倍(HR = 4.491;95% CI:1.185 - 17.020)。

在敏感性分析中,研究人员将 BMI 转换为分类变量重新分析,结果与 BMI 作为连续变量时相似;排除特定协变量(如 LDL - c≥130mg/dl 和 UA>7mg/dl)或限制随访时间进行分析,结果依然稳健,表明研究结果可靠。

研究结论表明,中国青少年男性的 BMI 与未来高血压风险之间存在正向剂量反应关系;而女性则呈现出特定的非线性关联,具有阈值效应,拐点为 24.11kg/m2 。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它为临床干预提供了精准指导。对于女性青少年来说,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锻炼将 BMI 控制在 24.11kg/m2 以下,有望显著降低未来患高血压的风险;对于男性青少年,无论 BMI 处于何种水平,都需要持续监测和管理,以降低高血压风险。从公共卫生角度看,该研究强调了在青少年时期进行早期 BMI 筛查的重要性,并为制定针对性别的高血压预防策略提供了关键依据,有助于推动青少年健康管理工作的发展,为预防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筑牢防线。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