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英男子水球运动员游泳表现与肩部肌肉力量的关系研究:为训练与防护提供关键依据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13日 来源:BMC Sports Science,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2.1

编辑推荐:

  为探究游泳速度与肩关节肌肉力量的关联,研究人员对中国男子水球队员研究,发现二者相关,可指导训练与预防损伤。

  在体育的广阔天地里,水球运动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众多爱好者。它融合了游泳与手球的特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 “水中足球”。自 19 世纪中叶在英格兰诞生后,水球运动不断发展,1973 年举办了首届世界锦标赛,1979 年国际泳联正式主办世界杯,1900 年更是登上了奥运会的舞台。
然而,这项运动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2015 年,国际泳联对水球规则进行了重大修改,进攻时间缩短,比赛总时长增加,这使得比赛节奏更快、强度更高。运动员们为了适应新规则,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游泳能力。在水球运动中,自由泳是运动员们最常用的游泳姿势,而肩部肌肉在自由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肩部的屈伸肌肉能帮助运动员做出更有力的划水动作,为身体提供强大的推进力。据研究,游泳时手臂张力的贡献超过 80%,这足以见得肩部肌肉的重要性。

但与此同时,水球运动员的肩部受伤风险也不容小觑。相关数据显示,水球运动员肩关节受伤的发生率较高,每 1000 小时运动员暴露时间内就有 7.14 人次受伤,且肩部受伤人数占总受伤人数的 29.6%。这不仅影响了运动员的比赛表现,还对他们的职业生涯构成了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水球运动员游泳表现与肩部肌肉力量之间的关系,来自忻州师范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极具意义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Sports Science,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上,为水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在研究方法上,研究人员选取了 11 名中国男子水球队的队员作为研究对象。这些队员除守门员外身体健康,且均无肩部受伤史。研究人员使用 BIODEX 等速肌力测试仪,对队员们肩部的屈伸、旋转、外展 - 内收等肌肉群进行了 60°/s 和 240°/s 的向心和离心测试,测量了峰值力矩和总功等指标。同时,他们还用秒表测量了队员们在 25m、50m、100m 和 200m 游泳项目中的速度。之后,运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和 PERSONAL 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在 60°/s 向心运动时,运动员肩部两侧肌肉群的峰值力矩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来看,25m 游泳表现与右肩伸肌组(60°/s 向心)的峰值力矩指数显著相关,还与左右肩屈肌组和右肩伸肌组在 240°/s 向心收缩下的总功显著相关;50m 游泳表现与右肩屈肌组指数和左右伸肌组(240°/s 向心)的总功显著相关;100m 游泳表现与左肩屈肌组指数和右肩伸肌组(240°/s 向心)的总功显著相关;200m 游泳表现与左右肩屈肌组和右伸肌组(240°/s 向心)的峰值力矩显著相关。

此外,研究还发现,中国男子水球运动员左右两侧的肌肉力量较为平衡。在 72 个测试指标中,仅有 3 个指标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他们肩部的屈肌肌群、内收肌群以及内外旋转肌群的肌肉力量较为均衡。这一结果与水球运动的项目特点密切相关,在水中运动员需要使用下肢踩水,同时非优势侧肩部也参与划水以维持平衡,使得两侧肩部肌肉得到较为均衡的锻炼。

在讨论部分,研究人员指出,肩部肌肉在水球运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其稳定性和合理使用能够最大化上肢力量。然而,目前一些训练方法可能会导致其他肌肉群力量下降以及肩部两侧肌肉力量不平衡,进而影响运动表现和增加受伤风险。因此,在训练中不仅要注重相关肌肉群的训练,还要关注其平衡发展。

综合研究结果和讨论,这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明确了游泳速度与肩部肌肉力量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国家水球队的肩部肌肉力量训练提供了科学依据。教练们可以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提高运动员的游泳能力,同时预防肩部受伤。此外,研究人员还建议将等速肌力测试纳入水球运动员的选拔标准,综合评估运动员的肩部肌肉力量对称性,为选拔优秀运动员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总之,这项研究为水球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和保障运动员身体健康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望推动水球运动在未来取得更好的发展。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