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Cell:新技术为CRISPR筛选安装了空间“透视镜”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13日 来源:Cell 45.5
编辑推荐:
Broad研究所和波士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名为 Perturb-FISH 的新技术。该技术巧妙地结合了成像空间转录组学(iST)和 CRISPR 扰动的读数,犹如给细胞研究安装了 “透视镜”,能在单细胞水平解析分子和功能状态。
CRISPR-Cas9 技术的出现,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强大的基因编辑工具,通过功能缺失混合筛选,人们能大规模探究基因功能,研究细胞生长、药物抗性和病毒感染等表型的遗传基础。将其与单细胞 RNA 测序(scRNA-seq)结合后,可在同一细胞中实现目标基因抑制与转录组表达测定,为绘制细胞内基因回路带来曙光。然而,这些方法丢失了细胞的局部背景信息,无法解析细胞间相互作用,毕竟细胞的基因表达会受其周围邻居的影响。
与此同时,光学混合筛选技术兴起,将原位 gRNA 测序与成像分析相结合。这种方法虽然通量高,但却未能与基因表达测定相关联。现有的 Perturb-map 技术,虽结合了转录组学、CRISPR 扰动和空间信息,但存在使用蛋白条形码牺牲优势、空间分辨率受限等问题。因此,开发一种能整合单细胞空间测定和大规模原位读取 gRNA 的工具迫在眉睫。
为此,Broad研究所和波士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名为 Perturb-FISH 的新技术。该技术巧妙地结合了成像空间转录组学(iST)和 CRISPR 扰动的读数,犹如给细胞研究安装了 “透视镜”,能在单细胞水平解析分子和功能状态。
具体来说,它利用改造后的慢病毒载体,在 gRNA 序列前插入 T7 噬菌体启动子,实现 gRNA 的原位转录扩增,再结合 MERFISH 技术同时检测 gRNA 和 mRNA,从而获取细胞内的遗传和转录信息。
这篇题为“Simultaneous CRISPR screening and spatial transcriptomics reveal intracellular, intercellular, and functional transcriptional circuits”的论文于3月12日发表在《Cell》杂志上。
Perturb-FISH 技术的可行性验证
研究人员首先在 THP1 来源的巨噬细胞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反应系统中,验证 Perturb-FISH 技术的可行性。他们用靶向 35 个基因的 gRNA 文库扰动细胞,使其分化为巨噬细胞后用 LPS 刺激。结果表明,Perturb-FISH 实验结果自我一致性良好,与 Perturb-seq 结果高度吻合。例如,NF-κB 通路关键基因(MAP3K7、IRAK1、TRAF6、RELA)的扰动效应在两种技术间相关性极高。这表明 Perturb-FISH 能够像 Perturb-seq 一样,可靠地复原细胞内遗传扰动的影响。
揭示细胞外基因扰动效应
细胞的 “社交生活” 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Perturb-FISH 技术为研究细胞间相互作用提供了新视角。研究人员发现,THP1 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对细胞密度有高度依赖性。以 LPS 响应基因 TNF 和 IL1A 为例,TNF 的表达随细胞邻居数量增加而增加,IL1A 则相反。进一步分析发现,许多基因扰动在不同细胞密度下效果差异显著,例如 NFKB1 基因敲除仅在低密度细胞中上调 TNF 表达,而TRAF6 基因敲除对 IL1A 的下调作用在低密度时更强。
此外,Perturb-FISH 还揭示了细胞间的遗传扰动效应,MYD88 基因敲除会使周围细胞中 TNF 和 CD14 表达增加,MAP2K7 扰动则影响周围细胞中多个基因的表达。这些结果揭示了巨噬细胞间的共调节基因网络,凸显了 Perturb-FISH 在研究细胞间遗传相互作用方面的强大能力。
探索自闭症的风险基因网络
自闭症的发病机制一直是医学领域的未解之谜,研究人员尝试用 Perturb-FISH 技术揭开其中的奥秘。他们设计了针对 127 个高度外显的自闭症风险基因的 Perturb-FISH 筛选实验,在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中进行。
通过刺激细胞并记录钙活性,结合 mRNA 表达分析,发现不同的钙活性表型与特定基因表达谱相关。例如,“高峰值”钙活性表型的细胞中,多个与钙结合和突触功能相关的基因表达改变。同时,研究还确定了影响这些表型的遗传因素,发现某些自闭症风险基因的扰动会使细胞偏向特定的功能表型,且这些基因可聚类成不同模块,影响下游基因表达。这为理解自闭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探究肿瘤组织中的基因扰动效应
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极为复杂,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研究人员在小鼠异种移植模型中应用 Perturb-FISH 技术,研究 NF-κB 通路的基因扰动。他们用靶向 35 个基因的扰动文库处理人类黑色素瘤细胞系 A375,将其注入免疫缺陷小鼠体内。
结果发现,Perturb-FISH 能有效复原细胞内和细胞间的基因扰动效应。在肿瘤细胞中,不同基因扰动对细胞增殖、迁移、DNA 修复等相关基因表达有显著影响;在肿瘤微环境中,还观察到基因表达模式的空间定位和克隆群体的存在;此外,肿瘤细胞的基因扰动会影响邻近 T 细胞的基因表达,如 IRAK1、LBP 或 TAB2 的 KO 会下调 T 细胞激活标记,而 CHUK 和 MAP2K2 的 KO 则会产生相反效果。这些结果为深入理解肿瘤免疫调节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总的来说,Perturb-FISH 技术不仅能在单细胞分辨率下研究遗传和分子关联,还能揭示传统方法难以发现的细胞内、细胞间以及功能转录调控机制。在研究巨噬细胞对 LPS 刺激的反应中,Perturb-FISH 展示了其在复原细胞内扰动效应方面的可靠性,同时揭示了细胞密度和细胞间相互作用对基因表达的影响,这对于理解免疫反应的调控机制意义重大。
在自闭症风险基因研究中,这项技术将基因扰动与功能表型和转录组联系起来,为探索自闭症发病机制提供了新方向。在肿瘤研究中,Perturb-FISH 揭示了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
研究人员认为,这项技术推动了细胞内和细胞间回路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有望在生命科学和健康医学领域引发更多突破,为攻克疾病带来新的希望。
知名企业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