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弧菌的实验室诊断新进展:多技术揭示病菌特性与诊疗策略优化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14日 来源: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Microbiology 1.0

编辑推荐:

  为应对霍乱感染风险,研究人员利用多种技术研究霍乱弧菌,优化诊断与治疗策略。

  由于人口迁移以及霍乱感染传入本国的可能性,霍乱的实验室诊断以及对病原体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特性的研究依旧意义重大。后基因组时代技术的出现,为分析病原体及其宿主在感染过程中的蛋白质组和酶系统开启了新篇章。合理运用这些方法,有助于改进现代霍乱快速诊断策略,并评估疾病治疗的有效性。本文回顾性分析了霍乱弧菌菌株分类的生化和遗传原理,同时展示了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纳流控技术、色谱 - 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二维电泳和基因方法所获得的关于其代谢特征的新数据。文中探讨了霍乱弧菌小川型(Ogava)和稻叶型(Inaba)O 抗原的结构特点,以及呼吸链上的电子传递机制。阐述了蛋白激酶和磷酸化级联反应在霍乱毒素作用下的代谢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相关事实。描述了霍乱毒素和溶血素对白细胞介素 - 10(IL-10)介导的炎症反应的诱导作用。还讨论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系统在葡萄糖利用、厌氧糖酵解以及霍乱毒素诱导过程中作用的新数据。MALDI-TOF 技术用于微生物的生物分型和鉴定,催生了霍乱弧菌菌株质谱图的虚拟数据库,该数据库的使用有助于识别该细菌的分类特异性蛋白和毒力标记。本综述参考了国际和俄罗斯的数据库。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