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oN1 调控 Ⅳ 型菌毛 PilA 表达影响西瓜嗜酸菌致病力的关键发现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14日 来源:Phytopathology Research 3.2

编辑推荐:

  为探究 RpoN 在西瓜嗜酸菌(Paracidovorax citrulli)中的作用,研究人员构建突变体和互补菌株,发现 RpoN1 通过调控 pilA 影响其致病力,为研究细菌果斑病提供新视角。

  在瓜果的种植过程中,有一种名为细菌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BFB)的病害严重威胁着葫芦科作物的生产,尤其是西瓜和甜瓜。它是由西瓜嗜酸菌(Paracidovorax citrulli,曾用名 Acidovorax citrulli)引起的种传病害,在全球范围内都给瓜农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多年来,科研人员一直在探索西瓜嗜酸菌的致病分子机制,此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Ⅲ 型分泌系统(T3SS)、Ⅵ 型分泌系统(T6SS)、极鞭和群体感应等方面。然而,对于转录调节因子 RpoN(也称为 σ54 )在西瓜嗜酸菌中的作用,人们知之甚少。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南京农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其成果发表在《Phytopathology Research》上。
研究人员为了深入了解 RpoN 在西瓜嗜酸菌中的功能,从西瓜嗜酸菌 AAC00 - 1 基因组中鉴定出两个编码 RpoN 的基因 Aave_0419(rpoN1)和 Aave_1899(rpoN2)。随后,他们构建了 rpoN1 缺失突变体和相应的互补菌株,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展开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运用了 RNA 测序(RNA - Seq)、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RT - PCR)、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细菌单杂交和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等技术。通过 RNA - Seq 分析突变体和野生型菌株的转录差异,用 qRT - PCR 验证 RNA - Seq 数据,western blot 检测蛋白表达,细菌单杂交和 EMSA 探究蛋白与基因启动子的相互作用 。

研究结果表明,RNA - Seq 分析显示,与野生型菌株相比,ΔrpoN1 突变体有 140 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这些基因与西瓜嗜酸菌的运动性、分泌系统和生物膜形成相关。其中,Ⅳ 型菌毛(T4P)的关键基因 pilA 表达显著下调。生物膜形成实验表明,ΔrpoN1 和 ΔpilA 菌株的生物膜完全消失,而互补菌株则恢复了生物膜形成能力,说明 rpoN1 和 pilA 对西瓜嗜酸菌的生物膜形成起正向调控作用。在细菌运动性方面,ΔrpoN1 和 ΔpilA 菌株的抽搐运动和群集运动显著减弱,且两者均无法产生菌毛。不过,ΔrpoN1 菌株的游泳运动却增强了。致病力实验通过子叶注射、喷雾接种和种子到幼苗的传播实验发现,rpoN1 和 pilA 正向调节西瓜嗜酸菌的致病力和种子到幼苗的传播能力,ΔrpoN1 突变体在甜瓜中的定植能力明显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RpoN1 直接与 pilA 的启动子结合,调控其转录。

在讨论部分,研究人员指出,RpoN 在细菌的多种生物学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在不同细菌中影响着毒力因子表达、生物膜形成、氮源利用、运动性和趋化性等。在西瓜嗜酸菌中,rpoN1 的缺失导致 pilA 表达下调,进而影响生物膜形成和运动性,最终降低了细菌的致病力。此外,虽然 rpoN1 对西瓜嗜酸菌游泳运动的调控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且 σ54 因子调节基因转录依赖增强子结合蛋白(EBPs),但目前还不清楚哪个 EBP 介导 RpoN1 对 pilA 转录的调控。

总的来说,该研究首次明确了 RpoN1 在西瓜嗜酸菌致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它通过调节 Ⅳ 型菌毛相关基因 pilA 的表达,影响生物膜形成、细菌运动性、致病力和定植能力。这一发现为深入理解西瓜嗜酸菌的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防控细菌果斑病提供了潜在的分子靶标,对葫芦科作物的病害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