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松属植物多样性热点与历史气候驱动的物种丰富度格局解析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3.0》:Historical climate change drives species richness patterns of Pinus L. in China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4月08日
来源: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3.0
编辑推荐:
为揭示大尺度物种丰富度格局的形成机制,研究人员整合中国30个松属(Pinus)类群的3406条分布记录,结合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气候、土壤及人为干扰等多重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松属物种丰富度在中低纬度显著偏高,符合Rapoport法则;历史气候变化是主导驱动力,而广域种与狭域种分别受栖息地异质性和土壤质地影响最大。研究锁定云南-贵州高原和横断山脉为多样性热点,但50%以上物种分布于高干扰区,23.33%热点网格未受保护区覆盖。该成果为松属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紧迫性科学依据。
探索大尺度物种丰富度格局的形成机制是生态学与生物地理学的核心命题。作为最大的针叶树属,松属(Pinus)拥有悠久的演化历史,但其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如何受复杂环境与人为因素共同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整合中国30个松属类群的3406条分布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量化气候、土壤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多维驱动因子。结果显示:松属物种丰富度在中低纬度呈现显著高峰,其纬度分布宽度符合Rapoport法则;历史气候变化是塑造丰富度格局的最强驱动力,而广域种和狭域种的分布分别主要受栖息地异质性和土壤质地影响。研究首次明确中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为松属多样性核心区,但超过50%的物种分布于人类活动高强度干扰区域,且23.33%的生物多样性热点网格未被现有自然保护区覆盖。这些区域正面临持续的人为压力与未来气候变化的双重威胁,研究成果为优先保护松属演化遗产和防范生物多样性丧失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生物通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