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Veterinary Research》:Prevalence and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in dairy cattle in northern China
编辑推荐:
为了解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在中国北方的流行及遗传多样性,研究人员对北方 13 省奶牛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总体阳性率为 6.05%,流行基因型为 BVDV-1,优势亚型为 1a、1m 和 1c。该研究为 BVDV 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是一种对全球养牛业造成严重威胁的病毒。它如同一个隐匿的 “杀手”,悄无声息地潜入牛群,引发发热、腹泻、咳嗽等症状,还会导致怀孕母牛流产或产出异常胎儿,给养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全球范围内,BVDV 的血清阳性率超过 50%,亚洲地区更是高达 73%。在中国,从 2003 年到 2018 年,BVDV 的血清阳性率为 57%,病毒学检测阳性率为 27.1%,且呈上升趋势。然而,以往国内对 BVDV 抗原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较少,且研究多集中在部分地区。中国奶牛养殖区域分布广泛,“北多南少”,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差异大,奶牛生产布局不断变化,这使得 BVDV 的流行情况更加复杂。为了深入了解 BVDV 在中国北方奶牛中的流行情况,石河子大学、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此项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BMC Veterinary Research》上。
研究人员为开展此项研究,采用了以下关键技术方法:首先,在 2022 年 6 月至 2024 年 6 月期间,从中国北方 13 个省的 37 个奶牛场,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了 2199 份鼻拭子样本。其次,运用 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样本中的 BVDV 进行检测。最后,对 RT-PCR 检测呈阳性的样本,进行 5’UTR 测序,并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 BVDV 的遗传多样性。
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 BVDV 的检测:对 2199 份鼻拭子样本进行检测后发现,BVDV 的总体阳性率为 6.05%。其中,2022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的阳性率为 6.47%,2023 年 7 月至 2024 年 6 月的阳性率为 5.59%,呈下降趋势。不同省份的阳性率差异较大,山东最高(9.62%),河北最低(1.61%)。这表明 BVDV 在北方奶牛群中存在一定的流行风险,且地区差异明显。
- 系统进化分析:对 53 份阳性样本进行 5’UTR 测序和系统进化分析后发现,所有菌株均属于 BVDV-1 型,且分为 7 个不同的亚型,分别为 1a、1c、1d、1m、1o、1q 和 1v。其中,1a 亚型占比最大(47.17%),分布最广;1m 亚型次之(28.30%);1c 和 1d 亚型各占 9.43% ;1o、1q 和 1v 亚型较少见。不同亚型在不同省份的分布存在差异,反映了 BVDV-1 亚型的地理分布特征。
研究结论与讨论部分指出,该研究更新了中国 BVDV 的流行病学数据,明确了北方传统奶牛养殖重点区域 BVDV 的主要亚型,填补了相关研究空白。有助于深入了解 BVDV 的变异性和基因型分布,为追踪病毒传播源头、预测疫情趋势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 BVDV 主要通过疫苗接种预防,而持续感染(PI)动物是病毒在牛场长期存在的关键因素,因此开展中国牛群中 PI 牛流行情况的流行病学研究,对有效防控 BVDV 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帮助养牛业减少经济损失,还为全球 BVDV 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和视角,对推动养牛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