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结缔组织病伴眼部病变:精准诊断的探索与突破 —— 来自中国大型队列研究的启示

《Human Genomics》:Reliability of clinical impressions and optimal genetic diagnostic strategies of heritable connective tissue disorders with ocular involvement in a large Chinese cohort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10日 来源:Human Genomics 3.8

编辑推荐:

  为解决遗传性结缔组织病(HCTDs)临床诊断可靠性及确定最佳遗传诊断策略问题,研究人员对 58 例疑似 HCTDs 患者开展研究。通过分析临床特征和基因检测,发现临床初诊与分子诊断差异大,还发现 31 个新变异。这为 HCTDs 诊断和监测提供依据123

  在医学领域,遗传性结缔组织病(Hereditary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HCTDs)一直是个棘手的难题。这是一组异质性的多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构成结缔组织结构框架的蛋白质合成存在缺陷。由于其涉及多个器官系统,准确诊断和有效管理往往需要跨学科的协作。比如,一些影响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产生的遗传性疾病,会导致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等异常,进而影响肌肉骨骼、眼睛、血管等多个系统。在眼部方面,像 Marfan 综合征、Wagner 综合征等,会出现晶状体、玻璃体纤维和视网膜等部位的异常。
然而,当前 HCTDs 的诊断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仅依靠临床多模态成像来建立基因型 - 表型的关联存在局限性,因为眼部表现可能存在重叠,容易造成误诊。另一方面,虽然基因检测越来越普及,但医生对 HCTDs 常见临床表现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对基因变异潜在致病性的判断能力,都影响着诊断的准确性。因此,明确 HCTDs 的临床和遗传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针对 HCTDs 的研究。他们招募了 58 例汉族 HCTD 患者,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建立初步临床诊断,再利用下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和 Sanger 测序进行基因诊断,并评估变异的致病性。

研究人员采用了以下几种主要关键技术方法:一是收集 58 例来自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的汉族患者作为样本队列;二是运用下一代测序技术,针对约 20,000 个基因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并利用相关算法分析拷贝数变异;三是使用 Sanger 测序对单核苷酸变异进行验证,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拷贝数变异进行验证;四是通过 Swiss-Pdb Viewer 4.1 预测蛋白质三维结构,用 DNAMAN 6.0 软件进行氨基酸序列的保守性分析456

研究结果如下:

  1. 诊断差异分析:研究共纳入 58 例患者,临床评估初步诊断为综合征性疾病的患者占 67%,但分子诊断结果与临床怀疑匹配的仅 21 例。这表明临床初诊与最终分子诊断存在较大差异7
  2. 基因诊断结果: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并结合多种分析方法,最终确认了所有患者的基因诊断,发现了 50 个潜在致病性变异,其中 31 个为新变异。这些变异涉及多个基因,如 COL2A1、COL11A1 等,不同基因变异与不同综合征相关,如 36 例患者被诊断为 Stickler 综合征,4 例为 Knobloch 综合征,7 例为 Wagner 综合征,9 例为 Marfan 综合征,还有 2 例为 P3H2 相关近视伴白内障和玻璃体视网膜变性89
  3. 疾病特征细化:对于不同综合征,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其特征。例如,在 Stickler 综合征患者中,29 例存在 COL2A1 杂合突变,是中国患者中 1 型 Stickler 综合征最常涉及的基因;Knobloch 综合征患者中,发现了新的拷贝数变异和错义变异;Wagner 综合征患者中,所有变异均未被先前报道101112
  4. 蛋白结构与保守性分析:利用三维蛋白质结构预测,研究人员发现一些基因变异会影响蛋白质功能,如改变氨基酸极性、破坏氢键网络等。同时,保守性分析表明,一些意义不确定的变异(Variants of Uncertain Significance,VUS)的氨基酸残基在不同物种中高度保守1314
  5. 临床诊断修正与家族风险评估:通过基因检测,一些患者的临床诊断得到修正,如部分最初诊断为其他疾病的患者最终确诊为 Stickler 综合征或 Knobloch 综合征等。此外,基因检测还有助于评估家族风险,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1516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HCTDs 的眼部表现容易造成误诊,基因检测在明确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重新分析下一代测序数据和多种致病性分析,能够发现新的变异并确定分子诊断。研究还提出,当初步眼科评估提示 HCTD 时,应尽早进行基因检测。该研究不仅扩大了 HCTDs 的突变谱,发现了 31 个新变异,还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准确的诊断思路,有助于提高对这类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同时也为未来研究提供了可追踪的研究策略和可分析的数据,对 HCTDs 的诊断、管理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发表在《Human Genomics》上,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