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Connectomics of predicted Sst transcriptomic types in mouse visual cortex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10日 来源:Nature 50

编辑推荐:

  本期Nature推荐:研究团队通过整合Patch-seq形态-电生理-转录组多模态数据与大规模电镜数据集,创新性地建立形态学特征分类器,成功预测小鼠初级视觉皮层(VISp)中Sst+抑制性神经元亚型(MET-types)的突触连接模式。研究发现Sst MET-8/4/6亚型具有独特的轴突髓鞘化模式、突触大小及靶向连接偏好,首次揭示"毯式抑制"仅存在于特定亚型对L4锥体细胞的调控中,为理解皮层微环路功能架构提供全新视角。

大脑神经环路的精密功能既取决于组成细胞类型,也依赖于它们之间的特异性连接。在复杂的小鼠视觉皮层网络中,抑制性神经元如同交响乐团的指挥家,精准调控信息流动的节奏与方向。然而长久以来,科学家们面临一个关键难题:如何将分子定义的细胞类型与其特定的连接模式对应起来?传统单模态研究方法如同盲人摸象——Patch-seq技术虽能同时获取单个神经元的形态、电生理和转录组数据,却无法解析突触连接;而大规模电镜(EM)虽能绘制突触级精度的连接图谱,又缺乏分子标记信息。

为破解这一困局,Allen Institute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开创性地开发了跨模态整合分析方法。研究人员首先利用Patch-seq建立的28种抑制性MET-types(形态-电生理-转录组联合定义的细胞类型)数据库,训练随机森林分类器(RFC),通过43个形态特征成功将电镜重建的神经元映射到特定亚型。这种方法犹如为EM数据装上了"分子标签读取器",首次实现了在突触水平解析转录组定义细胞类型的连接规则。

关键技术包括:1)对477个Patch-seq抑制性神经元进行多模态特征提取;2)开发自动化流程处理毫米级电镜数据集,完成173个抑制性神经元(含16个Martinotti细胞)的精细重建;3)建立形态特征分类器实现跨模态细胞类型匹配;4)结合MERFISH空间转录组数据验证亚型分布。

研究聚焦Sst+(生长抑素阳性)Martinotti细胞(MCs),发现不同MET-types呈现显著差异:Sst MET-8细胞形成小而密集的突触(0.54个/μm),主要靶向L4锥体细胞(65.7%输出),对邻近L4细胞实现近乎完全的"毯式抑制";MET-4细胞轴突主干高度髓鞘化(平均6.7段髓鞘),偏好连接L2/3锥体细胞(41%);而MET-6细胞则特异性调控L5 ET(extra-telencephalic projection)神经元(29.4%),且50%连接为多突触形式。这些差异与转录组特征高度吻合,如MET-8高表达的Hpse、Cbln4基因可能参与其独特的L4靶向机制。

髓鞘化模式成为区分亚型的新标志:MET-4细胞具有连续髓鞘包裹的上升轴突(总长度220μm),MET-8仅近胞体区段髓鞘化(69μm),而MET-6髓鞘最少(36μm)。这种差异可能影响动作电位传导速度,进而调节不同亚型的抑制时序。突触大小分析显示MET-4单个突触面积最大,但MET-8通过"数量补偿"策略(平均每个L4靶细胞接收>20个突触)实现强效抑制。

研究还颠覆了传统认知:虽然所有MCs都投射到L1,但主要突触连接并非发生在远端顶树突,而是集中在胞体附近(距胞体<100μm)。MET-4/6细胞对L5锥体细胞的抑制中,仅11-16%同时靶向顶树突和基树突,多数采用单一树突区室调控。

这项研究建立了多模态神经科学研究的范式模板,首次在突触水平揭示了转录组定义细胞类型的连接规则。发现的亚型特异性髓鞘化-突触-连接三位一体特征,为理解神经系统疾病(如髓鞘发育异常相关精神障碍)提供了新的机制视角。未来通过结合光遗传学验证,这些发现将助力精准神经调控技术的开发。论文建立的跨模态分析方法,更为解析全脑尺度细胞类型-连接-功能关系开辟了新途径。

订阅生物通快讯

订阅快讯:

最新文章

限时促销

会展信息

关注订阅号/掌握最新资讯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