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Microbiology》:Genome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Brucella melitensis in Northwest China
编辑推荐:
为探究中国西北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的传播模式,研究人员开展了布鲁氏菌 melitensis 的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WGS-SNP)分析。结果发现 B. melitensis bv. 3 广泛流行,存在多个相似谱系。该研究为布病防控提供了关键信息123。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由布鲁氏菌(Brucella spp.)引起,严重威胁全球公众健康,还会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在低收入国家,它更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七大被忽视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在中国,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西北等主要牧区,羊和牛是主要的感染动物,布鲁氏菌 melitensis 是导致人类感染的主要菌种。然而,此前对于中国西北羊和牦牛身上的布鲁氏菌 melitensis 的基因组系统发育和传播模式并不清楚,这给疾病的防控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宁夏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Microbiology》上,对防控布鲁氏菌病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主要采用了以下关键技术方法:首先,从中国西北多个地区采集了 480 份来自不同动物宿主(羊 / 山羊、牦牛、鹿、奶牛、狗)的流产胎儿脾脏样本;接着,分离培养布鲁氏菌菌株;然后,提取菌株的基因组 DNA 并进行物种和生物变种鉴定;之后,对基因组 DNA 进行测序;最后,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研究结果如下:
- 物种 / 生物变种及菌株分布:通过 AMOS-PCR 扩增和血清凝集试验,46 株菌株均被鉴定为布鲁氏菌 melitensis bv. 3。这些菌株来自西北四个省份,至少 4 种宿主,包括羊、鹿、人类和牦牛,表明布鲁氏菌 melitensis bv. 3 在西北广泛流行。
- 流行病学相关性分析:基于 WGS-SNP 分析,46 株布鲁氏菌 melitensis 被分为四个进化枝(C-I–IV),包含八个 SNP 基因型(STs)。不同进化枝的菌株来自至少两个省份,部分来自不同宿主的菌株呈现高遗传相似性,暗示存在跨区域共流行和局部传播模式。
- 多宿主布鲁氏菌 melitensis 的系统发育分析:全球比较分析显示,所有研究菌株均属于基因型 II,且与来自格鲁吉亚、巴基斯坦和科威特的菌株遗传相似性高。不同宿主和分离时间的菌株共享相同 SNP 基因型,说明相似的布鲁氏菌 melitensis 谱系在西北多宿主中持续传播和扩散。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布鲁氏菌 melitensis bv. 3 在西北不同动物宿主中广泛流行,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防控重点应放在布鲁氏菌 melitensis 菌株上。全球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研究中的菌株可能起源于地中海地区,且与巴基斯坦菌株遗传相似性高。此外,布鲁氏菌 melitensis 在西北的传播没有明显的地理界限,多宿主感染增加了疾病监测和控制的难度。频繁的畜牧业活动和经济贸易加速了疾病传播,因此需要加强对跨区域牲畜运输的检疫措施,严格管控感染羊及其产品的流动,以降低人类感染风险。该研究为区域和国家布鲁氏菌病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了重要信息,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