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Harnessing stem cell therapeutics in LPS-induced animal models: mechanisms, efficaci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聚焦脂多糖(LPS)诱导的动物模型,探讨干细胞疗法在此类模型中的作用机制、治疗效果。LPS 常被用于构建炎症疾病模型,而间充质干细胞(MSCs)凭借多种特性备受关注。文章综合分析其在多种疾病模型中的应用,为后续研究提供新思路。
### 引言
炎症相关疾病死亡率高,成为全球医学难题。脂多糖(LPS)作为炎症诱导剂,能引发机体炎症反应,常被用于构建动物炎症模型,以研究相关疾病机制和评估药物疗效,但目前针对炎症相关疾病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免疫调节、抗炎等特性,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展现出潜力,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旨在综述 LPS 诱导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干细胞疗法在此类模型中的应用前景。
LPS 诱导动物模型
- LPS 概述:炎症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与受损组织的相互作用,多种刺激可引发。革兰氏阴性菌的主要致病成分 LPS,是重要的炎症诱导剂。在构建动物炎症模型的方法中,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和 LPS 诱导法较为常见。CLP 法通过手术使肠道细菌进入腹腔引发感染,模拟内源性细菌移位和感染过程;LPS 诱导法则是向动物体内注射内毒素,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能快速诱导全身炎症反应,常被用于建立脓毒症及相关器官衰竭模型,还可诱导如宫内感染、早产、子痫前期等罕见疾病模型,被视为建立急性炎症模型的 “金标准”。
- LPS 作用的分子和细胞机制:细菌入侵人体释放 LPS 后,LPS 先与 LPS 结合蛋白(LBP)结合,再被转运至免疫细胞表面,与膜蛋白 CD14 结合,随后转移至 Toll 样受体 4(TLR4)和髓样分化蛋白 2(MD2)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激活髓样分化因子 88(MyD88)等信号分子,经一系列生化过程激活转录因子核因子 κB(NF-κB),使其进入细胞核与特定区域结合,促进多种细胞因子和可溶性介质的基因表达。同时,下游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也被激活,进一步调节炎症反应。在正常情况下,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处于动态平衡,但当免疫炎症反应失控,就会引发炎症细胞因子风暴,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出现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休克、器官衰竭等临床症状。
干细胞:类型、来源及治疗潜力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根据分化潜能可分为多能、全能和单能干细胞,主要包括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然而,胚胎干细胞存在免疫排斥和伦理问题,iPSCs 可能出现遗传不稳定,成体干细胞虽有应用前景,但组织中含量低,提取困难。MSCs 作为成体干细胞的一种,于 20 世纪 70 年代被发现,其组织来源广泛,包括骨髓、脐带血、胎盘、脂肪组织等。MSCs 不仅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能在特定条件下分化为神经元、心肌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而且免疫原性低,易于分离、培养和扩增,还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调节特性,在组织修复和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众多临床试验表明,MSCs 输注安全性高,为多种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干细胞疗法在 LPS 诱导动物模型中的机制和疗效
- 作用机制:MSCs 的治疗效果受局部微环境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旁分泌功能。MSCs 能分泌多种可溶性因子,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发挥抗纤维化、促血管生成、抗凋亡和抗氧化等作用。同时,MSCs 可通过细胞间接触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调节免疫反应,减少过度炎症,防止免疫抑制,恢复免疫平衡。此外,MSCs 还能通过隧道纳米管将线粒体转移至受损细胞,在组织修复过程中,释放包含蛋白质、mRNA 和 microRNA 的细胞外囊泡(包括外泌体和微囊泡),促进细胞增殖,减轻炎症。MSCs 还具有抗菌能力,可分泌抗菌肽或间接增强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活性。
- 在多种疾病模型中的疗效
- 脓毒症模型: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可导致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率高。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为对症和支持治疗。干细胞疗法旨在减轻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和改善组织修复能力,在 LPS 诱导的脓毒症模型中展现出一定疗效。多项临床前研究表明,MSCs 可抑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器官损伤,降低细胞凋亡和多器官衰竭发生率,调节促炎和抗炎因子水平。例如,共注射内皮祖细胞(EPCs)和 MSCs 可调节 TLR4/MyD88 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外泌体中的 KCNQ1OT1 可通过调节 miR-154-3p/RNF19A 抑制脓毒症。
- 呼吸系统疾病模型: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LPS 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MSCs 可通过多种途径缓解肺损伤,如 MSC 来源的外泌体可递送 miR-23a-3p 和 miR-182-5p,抑制 NF-κB 和 Hedgehog 通路,逆转 LPS 诱导的肺损伤和纤维化;还能递送 miR130b-3p 减轻小鼠 ALI,通过转移线粒体成分恢复肺泡巨噬细胞稳态。此外,MSCs 释放的细胞因子可保护肺细胞,调节炎症细胞功能,激活相关信号通路,改善呼吸功能。
- 消化系统疾病模型:肝衰竭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肝脏和全身的炎症及免疫紊乱,LPS 可诱导肝细胞凋亡和坏死。MSC 移植为急性肝衰竭(ALF)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研究发现,MSCs 可降低肝损伤生物标志物水平,缺氧预处理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可通过 HGF/c-Met 信号轴促进 ALF 的修复。急性胰腺炎(AP)是胰腺酶异常激活导致的疾病,伴有局部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引起器官功能障碍。脂肪来源的 MSCs 分泌的 TSG-6 可通过抑制内质网(ER)应激和 NF-κB 信号通路,保护胰腺腺泡细胞。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常见于危重症患者,表现为肠道黏膜损伤、通透性增加和菌群失调,导致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加重全身炎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研究表明,注射羊水干细胞可通过 COX-2 依赖机制增强肠道修复,改善小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生存状况和肠道功能。
- 泌尿系统疾病模型:间质性膀胱炎(IC)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不明,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研究显示,在 LPS 诱导的 IC 大鼠模型中,多能 MSCs 和 N - 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治疗可改善排尿功能,促进尿路上皮细胞再生,减轻组织炎症;尿液来源的干细胞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恢复膀胱功能。急性肾损伤(AKI)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以肾功能急剧下降为特征,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在 LPS 诱导的 AKI 小鼠模型中,MSC 分泌物可减轻炎症、坏死等症状;脂肪来源的干细胞外泌体可通过靶向 miR-16-5p,抑制细胞凋亡、炎症和有氧糖酵解,改善肾功能;EPCs 和 MSCs 联合治疗可增强肾脏髓质血流,促进巨噬细胞极化,改善肾脏和血管功能。
- 神经系统疾病模型:神经炎症主要由脑内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慢性激活引起,是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特征。LPS 可引发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激活脑内小胶质细胞,产生促炎细胞因子,导致神经炎症,进而引发如抑郁、认知障碍等神经精神疾病。MSCs 可通过释放生物活性分子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保护中枢神经系统(CNS)。研究发现,在 LPS 诱导的抑郁模型中,人脐带血管周围细胞(HUCPVC)可降低脑内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抑郁样行为;在帕金森病模型中,过表达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骨髓来源 MSCs 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在阿尔茨海默病模型中,研究人员探讨了 MSC 来源的微囊泡和 H2S 对神经炎症和认知功能的调节作用。
- 心血管疾病模型:心肌损伤是 LPS 诱导的常见心血管疾病,LPS 刺激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的 TLRs,促使其分泌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如 TNF-α、IL-1β、IL-6 等,这些细胞因子可导致心肌功能障碍,甚至引发心力衰竭。MSCs 可通过调节巨噬细胞受体(TLRs)的表达和抑制 NF-κB 信号通路,调节全身和局部细胞因子的产生,减轻心肌损伤。例如,骨髓来源的 MSCs 可激活 mTORC2-Akt 信号通路,阻断 mTORC1-p70S6K 信号通路,调节炎症细胞因子表达;MSC 来源的外泌体可促进巨噬细胞向 M2 表型极化,减轻炎症,保护心脏功能,还可通过调节 miRNA,减轻钙超载,减少线粒体损伤。
- 代谢疾病模型:2 型糖尿病(T2D)的关键特征是胰岛素抵抗,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胰岛素抵抗与慢性全身炎症密切相关,在 T2D 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长期低剂量 LPS 刺激可使大鼠血糖水平升高,建立 T2D 模型。MSCs 可缓解胰岛素抵抗,在体外模型中,研究人员探究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在棕榈酸和 LPS 诱导的胰岛素抵抗中的抗炎机制。虽然目前尚无 LPS 诱导糖尿病体内模型的干细胞治疗研究,但推测干细胞除直接分化为胰岛 β 细胞外,还可分泌多种促胰岛素分泌因子,抑制自身免疫反应,促进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 T2D 病情。
- 其他疾病模型:LPS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作用。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表明,LPS 诱导的局部炎症反应可能参与 RA 的发病过程,但目前尚无针对 LPS 诱导 RA 的干细胞治疗研究。在体外实验中,人工细胞来源的囊泡与 MSC 来源的外泌体联合姜黄素(Curc)可显著降低炎症介质表达。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症性关节炎,主要影响脊柱、骶髂关节和外周关节。有研究表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与 AS 发病相关,LPS 诱导的附着点炎是 AS 动物模型的重要特征,但目前关于干细胞治疗 LPS 诱导 AS 模型的报道较少。葡萄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炎症性疾病,可导致白内障、青光眼甚至失明。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EIU)是常用的动物模型,研究发现,腹腔注射人 MSCs 可抑制 Th1/Th17 免疫反应,改善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人宫颈干细胞(CM-hUCESCs)可降低眼部炎症。此外,LPS 可能诱导白内障模型,目前尚无相关干细胞治疗报道。LPS 还可刺激人牙周膜细胞释放基质金属蛋白酶 2,激活 NF-κB,促进牙周炎进展,研究表明,牙龈 MSCs 来源的外泌体(GMSC-Exos)可调节牙周膜干细胞(PDLSCs)的成骨分化,抑制炎症反应。
挑战与未来方向
MSCs 自发现以来,在组织工程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再生医学中前景广阔。然而,干细胞疗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 MSCs 的恶性转化潜能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冻存 MSCs 的低活力以及供体年龄对 MSCs 增殖和分化潜能的影响等,不同组织来源的 MSCs 在分化潜能、表面标志物和转录水平上存在差异,也给临床转化带来困难。为提高干细胞疗法的疗效,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策略,如利用基因工程修饰干细胞基因,可克服单独使用干细胞或基因的部分局限性,扩大 MSCs 的临床应用范围;将 MSCs 与其他疗法(如基因疗法、药物治疗)联合使用,也可提高治疗效果。未来研究应聚焦于优化新型干细胞疗法的治疗应用,深入探究其作用机制、递送策略以及个性化治疗方法的潜力。近年来,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OM-MSCs)因其免疫调节和神经再生特性受到关注,研究发现其来源的外泌体可通过 lncRNA RMRP/EIF4A3/SIRT1 通路抑制小胶质细胞焦亡,减轻神经炎症,促进脊髓损伤修复,为神经炎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根据患者个体炎症特征设计个性化的干细胞治疗方案,有望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未来应进一步探索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结论
LPS 作为强效炎症诱导剂,广泛应用于急性炎症和多种疾病模型的建立,在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为炎症及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有力工具。干细胞在 LPS 诱导的动物模型中展现出巨大的治疗潜力,通过旁分泌、线粒体转移、细胞外囊泡分泌等多种方式发挥抗炎、免疫调节、组织修复等作用,促进细胞存活,恢复免疫平衡。然而,目前仍需进一步研究克服干细胞疗法面临的挑战,充分挖掘其治疗潜能,为人类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