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级热稳定增强型空气芯反谐振光纤陀螺仪的突破性研究

《Nature Communications》: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15日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编辑推荐:

  《自然·通讯》编辑推荐:为解决传统光纤陀螺仪(FOG)环境适应性差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发了基于四管截断双嵌套无节点光纤(tDNANF)的干涉式空气芯光纤陀螺仪(IFOG)。该陀螺仪首次实现导航级性能(角随机游走0.00383 deg h-1/2,偏置不稳定性0.0017 deg h-1),热灵敏度比传统保偏固体芯光纤(PMF)陀螺降低9.24-10.68倍,为高精度惯性导航提供了革新性解决方案。

  

在惯性导航领域,光纤陀螺仪(FOG)作为核心传感器,其性能直接决定导航精度。然而传统固体芯光纤(SCF)陀螺仪面临三大瓶颈:温度敏感性导致的长期漂移、磁场干扰引起的法拉第效应,以及千米级光纤线圈带来的非线性克尔效应。这些限制使得现有FOG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备受挑战。2006年提出的空气芯光子晶体光纤(PBG-HCF)方案虽能显著降低环境干扰,但受限于高损耗(>2 dB/km)和模式不纯,其性能始终未能突破导航级(ARW<0.017 deg h-1/2)。

中国研究人员通过创新设计四管截断双嵌套无节点光纤(tDNANF),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该光纤采用独特的四重旋转对称结构,通过精确控制外管膜厚(1.08-1.16 μm)和截断设计,同时实现低损耗(0.38 dB/km)、单模纯度(高阶模抑制>70 dB)和宽波段偏振保持(偏振消光比PER≈20 dB)。469米线圈在1525-1565 nm波段展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其Shupe常数(0.52 ppm°C-1)比传统PMF低14.4倍。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研究团队采用多项关键技术:1) 有限元法模拟优化光纤双折射和弯曲特性;2) 差分气压控制光纤拉制工艺制备tDNANF;3) 四重对称四极绕线技术降低热瞬态效应;4) 微透镜直接耦合实现芯片-光纤低损耗连接(<0.2 dB);5) 空间光谱成像(S2-imaging)验证单模纯度。

研究结果揭示:光纤设计方面,四管tDNANF的本征双折射达10-6量级,比五管/六管嵌套反谐振光纤(NANF)高一个数量级,且主偏振轴角度偏移<2°(弯曲半径6 cm时)。光学特性测试显示,469米线圈总损耗仅4.23 dB,其中绕制附加损耗3.3 dB/km。陀螺性能测试中,采用40 nm带宽放大自发辐射(ASE)光源时,测得ARW为0.00383 deg h-1/2,100秒偏置稳定性达0.023 deg h-1,刷新空气芯FOG性能纪录。

热稳定性实验证实,在-40至60°C范围内,tDNANF陀螺的最大转速漂移仅0.0079 deg h-1(温变速率1°C/min),比同尺寸PMF陀螺降低9.24倍。静态测试显示,60°C环境下偏置不稳定性仍保持0.0035 deg h-1,验证了涂层材料的温度适应性。

该研究首次实现导航级空气芯IFOG,其性能指标超越此前最优的NANF谐振式陀螺(RFOG)29.4倍。通过四重对称结构设计和精准膜厚控制,解决了宽带光源与偏振保持的矛盾,为航天、深地勘探等极端环境下的惯性导航提供了新范式。未来通过优化光纤涂层力学性能,有望进一步降低热致漂移,推动空气芯FOG走向实际应用。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