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野生杜鹃花属(Rhododendron)种间杂交兼容性研究及其育种应用价值
《Euphytica》:Cross-compatibility in RhododendronL.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4月16日
来源:Euphytica 1.6
编辑推荐:
为探究中国本土野生杜鹃花属资源的杂交育种潜力,研究人员系统收集了54个杜鹃花属物种(涵盖6亚属),以10种为母本开展亚属间及亚属内135组杂交实验。研究发现:Tsutsusi、Azaleastrum和Hymenanthes亚属间杂交时子房膨大率超50%,但Hymenanthes坐果率不足50%;以Azaleastrum为母本的杂交组发芽率显著优于其他组合;在Tsutsusi×品种杂交中观察到高育性现象,而Pentanthera亚属与Pentanthera组杂交能产生可育种子。该研究为杜鹃花定向育种提供了关键兼容性数据。
在探索中国本土野生杜鹃花属(Rhododendron)种质资源的杂交育种应用过程中,科研团队对6个亚属(subgenera)的54个物种展开系统性研究。选取10个物种作为母本,构建了135组亚属间(intersubgeneric)和亚属内(intrasubgeneric)杂交组合。关键发现包括:当以Tsutsusi、Azaleastrum和Hymenanthes亚属为亲本时,子房膨大频率突破50%大关,但Hymenanthes亚属的最终坐果表现欠佳(<50%)。有趣的是,以Azaleastrum亚属为母本的杂交后代展现出"冠军级"发芽率,显著优于其他组合。研究还鉴定出Tsutsusi、Azaleastrum和Hymenanthes亚属内杂交的高育性黄金组合,特别是Tsutsusi亚属与不同品种的杂交表现出优异的生殖适应性。令人意外的是,Pentanthera亚属与同名组(Pentanthera section)的"近亲联姻"竟能产生活力种子。针对Azaleastrum亚属下的Choniastrum组,组内杂交兼容性明显优于组间组合。通过持续60-90天追踪子房形态变化发现:以Pentanthera或Tsutsusi为母本的组合中,少数杂交体子房尺寸会戏剧性"缩水",导致后期种子产量锐减;而Azaleastrum母本组虽无显著形态变化,却能在成熟期实现种子量产跃升。这些发现为杜鹃花精准育种提供了分子层面的生殖障碍突破点。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生物通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