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Biology》: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 dynamics of scallop heart reveals the heterogeneous response to heat stress
编辑推荐:
为探究开放循环系统动物心脏对高温的细胞异质性反应,中国海洋大学研究人员以海湾扇贝为模型展开研究。他们利用单细胞 RNA 测序(scRNA-seq)等技术,发现心室肌细胞(VMs)和心房肌细胞(AMs)反应模式不同,还确定关键基因 AiPLRP2-like。该研究为保护海洋无脊椎动物提供理论基础。
在广袤的海洋世界里,贝类生物如同微小却坚韧的 “居民”,默默承受着环境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全球气候变暖的浪潮下,海水温度不断攀升,这对拥有开放循环系统的贝类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开放循环系统使得它们的血液(血淋巴)直接暴露在环境中,难以缓冲温度变化,心脏作为维持生命活动的关键器官,其功能极易受到高温影响。
过往研究主要聚焦于基因组和组织层面,然而心脏是一个复杂的 “小宇宙”,由多种细胞组成,不同细胞对热应激的反应存在差异。为了深入了解贝类心脏应对热应激的奥秘,中国海洋大学的研究人员挺身而出,勇挑重担。他们以海湾扇贝为研究对象,展开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科研探索之旅。
研究人员精心设计实验,通过热暴露实验,模拟不同温度条件下海湾扇贝心脏的变化。同时,运用单细胞 RNA 测序(scRNA-seq)技术,像一把精准的 “手术刀”,剖析心脏细胞在热应激下的基因表达变化。此外,还采用 RNA 干扰(RNAi)技术,对关键基因进行功能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热应激对扇贝心脏造成了显著的影响。在结构方面,随着温度升高,心脏结构损伤逐渐加重,出现表面裂缝、空洞,Z 线模糊,肌纤维紊乱等现象。生理代谢上,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 NE、γ- 氨基丁酸 GABA、乙酰胆碱 ACh)和能量代谢酶(丙酮酸脱氢酶 PDH、乳酸脱氢酶 LDH、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 PK)的活性发生动态变化,以应对能量需求的增加。
进一步分析发现,扇贝心脏细胞存在多种类型,包括心肌细胞(CMs)、成纤维细胞(FCs)、心脏祖细胞(CPCs)等。其中,CMs 又可细分为心室肌细胞(VMs)和心房肌细胞(AMs)。这两种细胞在能量代谢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VMs 在热应激时,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代谢增强,为心脏提供更多能量;而 AMs 则主要通过调节细胞间通讯,与免疫样细胞和 FCs 相互作用,维持心脏内环境稳定。
在热应激过程中,线粒体自噬被广泛激活。这是细胞为了维持线粒体功能稳定,清除受损线粒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研究还发现,热应激会干扰心肌细胞与其他细胞的通讯,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同时,心脏祖细胞在热应激下会向心肌细胞转化,这一过程可能有助于维持心肌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最引人注目的是,研究人员鉴定出一个关键基因 AiPLRP2-like。该基因在扇贝心脏中高度表达,且在热应激时表达变化显著。通过 RNAi 实验证实,敲低 AiPLRP2-like 会降低扇贝的耐热性,导致甘油三酯(TG)积累。这表明 AiPLRP2-like 在调节扇贝心脏耐热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该研究首次全面揭示了海湾扇贝心脏在热应激下的细胞异质性反应,明确了 VMs 和 AMs 的不同功能,鉴定出关键基因 AiPLRP2-like。这为深入理解海洋无脊椎动物心脏应对热应激的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保护海洋生物免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研究人员开展研究时,主要运用了以下关键技术方法:一是热暴露实验,将扇贝置于不同温度环境,监测心脏活动;二是单细胞 RNA 测序(scRNA-seq),分析心脏细胞基因表达;三是 RNA 干扰(RNAi),验证关键基因功能。
下面详细介绍研究结果:
- 扇贝心脏在热应激下的结构损伤和生理代谢改变:通过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SEM 和 TEM)观察,发现随着温度升高,心脏表面出现裂缝、空洞,内部结构受损,如 Z 线模糊、肌纤维紊乱等。同时,神经递质和能量代谢酶的活性发生变化,以适应能量需求的增加。
- 热暴露下扇贝心脏的动态细胞景观:利用 scRNA-seq 分析,鉴定出 6 种细胞类型,包括 CMs、FCs 等。不同细胞类型对热应激的敏感性不同,其中免疫样细胞(ILCs)最为敏感。功能富集分析表明,热应激相关基因主要参与细胞程序性死亡、炎症和免疫反应等过程。
- 热暴露引发广泛的线粒体自噬:热应激下,心脏能量消耗增加,线粒体数量和活性氧(ROS)水平上升,导致线粒体损伤。为维持线粒体稳态,细胞启动线粒体自噬,清除受损线粒体。
- 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异质性:VMs 和 AMs 在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代谢途径上表现出不同的调节模式。VMs 增强能量供应,而 AMs 则通过调节细胞间通讯来维持心脏功能。
- 热应激干扰心肌细胞与其他细胞的通讯:分析不同细胞簇之间的配体 - 受体对,发现热应激会改变心肌细胞与其他细胞的通讯模式,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 热暴露诱导心脏祖细胞向心肌细胞转化:通过伪时间轨迹分析,发现热应激会促使心脏祖细胞向心肌细胞转化,这一过程可能有助于维持心肌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 AiPLRP2-like 的鉴定和表达模式:scRNA-seq 分析确定 AiPLRP2-like 为热应激下心肌细胞中表达变化最显著的基因。该基因在扇贝心脏中广泛表达,且在热应激时表达上调。
- AiPLRP2-like 敲低和过表达对心脏功能和 TG 含量的影响:RNAi 实验表明,敲低 AiPLRP2-like 会降低扇贝的耐热性,增加 TG 含量;而过表达该基因则会降低细胞内 TG 水平。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再次强调了这些发现的重要意义。热应激对扇贝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细胞异质性反应和关键基因的鉴定,为理解海洋无脊椎动物心脏的耐热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海洋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还为保护海洋生物资源提供了理论支持。未来,研究人员可以进一步探索 AiPLRP2-like 的作用机制,以及其他潜在的耐热调控因子,为应对全球变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提供更多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