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授权型领导的阴暗面:中国情境下赋能领导对亲上司不道德行为的负面影响机制研究
《BMC Psychology》:With great power comes more deviations: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empowering leadership on unethical pro-supervisor behavior in the Chinese context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4月16日 来源:BMC Psychology 2.7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针对赋能领导可能诱发员工亲上司不道德行为(UPSB)的管理难题,研究人员通过情景实验(Study 1)和三阶段问卷调查(Study 2),揭示赋能领导通过领导者认同(LI)正向影响UPSB,且员工底线心态(BLM)会强化这一路径。该研究为组织防范伦理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填补了社会交换理论在负面行为研究中的空白。
在当代组织管理中,领导风格对员工行为的影响始终是研究热点。传统观点认为赋能领导(Empowering Leadership)通过授予决策权、增强工作自主性等方式激发员工积极性,但近年来其潜在负面影响逐渐显现。特别是在中国这样强调人情关系(Guanxi)和高权力距离的文化背景下,员工可能为回报领导的"恩惠"而突破道德底线——这正是亲上司不道德行为(Unethical Pro-supervisor Behavior, UPSB)的典型表现。这种现象既损害组织利益,又因表面"利他性"而具有隐蔽性,成为企业管理中的灰色地带。
为揭示这一管理悖论,上海师范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在《BMC Psychology》发表创新性研究。团队采用混合研究方法:Study 1对162名员工进行赋能领导水平的情景实验,Study 2通过三阶段追踪调查收集305名员工数据。运用社会交换理论和认同理论框架,重点检测了领导者认同(Leader Identification, LI)的中介作用和底线心态(Bottom-line Mentality, BLM)的调节效应。
关键技术方法包括:1)基于Ahearne量表的赋能领导情景操纵;2)Mael和Ashforth开发的LI量表;3)Greenbaum的BLM量表;4)Johnson和Umphress的UPSB测量工具;5)采用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
研究结果部分,"赋能领导与UPSB的关系"显示:高赋能领导组UPSB得分(M=3.42)显著高于低赋能领导组(M=2.16),支持H1假设。这与Lu等学者关于工作自主性导致道德松懈的发现相呼应。"领导者认同的中介作用"部分证实:赋能领导通过提升LI(β=0.71)间接增加UPSB,间接效应值0.24[0.15,0.34]。这一发现拓展了Walumbwa关于LI促进角色外行为的理论。"底线心态的调节效应"揭示:高BLM员工在赋能领导(β=0.13)和LI(β=0.16)对UPSB的影响中表现出更强效应,验证了H3-H4。这印证了Greenbaum提出的BLM降低道德标准的观点。
结论与讨论部分强调了三重理论贡献:首先,挑战了赋能领导绝对正面的传统认知,揭示其通过社会交换机制诱发UPSB的"阴暗面"。其次,阐明了"敢为"(权力授予)和"愿为"(认同驱动)的双重心理路径。最后,将BLM这一新兴构念引入伦理决策领域,完善了"个人-情境"交互理论。实践层面建议组织:建立赋能准入标准、强化领导者道德示范、筛查高BLM员工并进行伦理培训。该研究特别指出,在中国高权力距离文化下,LI更容易异化为对领导个人的盲目效忠,这为跨文化领导力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研究局限在于纵向数据仍难确立因果关系,未来可拓展其他领导风格(如包容型领导)的比较研究。团队特别建议将道德表现纳入领导力评估体系,这与Ordonez等学者关于目标设置副作用的警示不谋而合,为组织平衡效率与伦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知名企业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