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3/STAT5双重抑制:T-前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新策略的突破性发现

《Leukemia》:Dual STAT3/STAT5 inhibition as a novel treatment strategy in T-prolymphocytic leukemia

【字体: 时间:2025年04月16日 来源:Leukemia 12.8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T-前淋巴细胞白血病(T-PLL)因缺乏有效疗法导致患者生存率低下。科隆大学团队通过整合335例基因组数据,发现JAK/STAT通路持续激活是该病核心特征,并首次证实非PROTAC降解剂JPX-1244能选择性诱导STAT3/STAT5去磷酸化与降解,联合阿扎胞苷或维奈托克可协同抑制STAT5磷酸化,为临床转化提供新靶点组合。

  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T-前淋巴细胞白血病(T-PLL)堪称"沉默的杀手"——这种侵袭性T细胞肿瘤发病率仅百万分之二,却以中位生存期不足3年的残酷现实困扰着医学界。传统化疗收效甚微,即便使用CD52单抗阿仑单抗(alemtuzumab)获得缓解,复发仍不可避免。更棘手的是,患者多为70岁以上老年人,仅少数能耐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这种治疗困境的背后,隐藏着对疾病驱动机制的认知空白。

科隆大学医学院Marco Herling团队与赫尔辛基大学等机构合作,在《Leukemia》发表的研究揭开了T-PLL的分子面纱。通过对335例患者进行迄今最大规模的基因组分析,发现52.4%病例存在JAK/STAT通路突变,其中JAK3和STAT5B突变各占16.3%。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无突变病例也显示STAT5持续磷酸化,暗示存在未知的激活机制。这种通路异常通过上调MYC、BCL2L1等促生存基因,构建了T-PLL细胞的"生命线"。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采用28种JPX系列非PROTAC(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小分子抑制剂进行筛选。这类化合物通过亲核芳香取代不可逆结合STAT蛋白半胱氨酸残基,实现特异性降解。其中先导化合物JPX-1244在36例原代T-PLL细胞中展现惊人选择性——平均LD50(0.63μM)显著低于健康供体T细胞(1.29μM)。更令人振奋的是,其对复发难治病例同样有效,且能克服骨髓基质细胞提供的微环境保护作用。

机制研究发现,JPX-1244通过"双管齐下"发挥作用:8小时内抑制STAT3/STAT5磷酸化,24小时诱导蛋白降解。高响应组(LD50<0.45μM)的STAT5降解程度显著优于低响应组,且与细胞毒性呈正相关。RNA测序揭示,JPX-1244处理后1,311个基因(8小时)和4,801个基因(24小时)表达改变,包括STAT5靶基因FGL2下调及凋亡相关基因HSPB1上调。有趣的是,JAK/STAT突变状态并不影响药物敏感性,但TOX、PAK6、SPINT1高表达与敏感性正相关。

为突破单药治疗局限,团队采用机器学习预测联合方案。在19种候选药物中,低甲基化剂阿扎胞苷(azacytidine)、克拉屈滨(cladribine)与BCL2抑制剂维奈托克(venetoclax)脱颖而出。三者与JPX-1244联用可协同降低STAT5磷酸化,甚至使低响应病例出现PARP和Caspase-3切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阿扎胞苷单药即能减少STAT5磷酸化,提示其可能通过表观遗传调控增强STAT降解剂疗效。

该研究首次系统证实STAT3/STAT5双重抑制在T-PLL中的治疗价值,突破传统JAK抑制剂的局限。非PROTAC降解剂的优势在于:避免PROTAC分子量大、透膜性差的缺点;同时阻断STAT3/STAT5可防止代偿性通路激活;且对突变型与野生型病例均有效。临床转化方面,JPX-1244已在小鼠模型中显示良好药代动力学特性,为后续临床试验奠定基础。

这项研究不仅为T-PLL提供新的治疗范式,更开创性地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与高通量药物筛选相结合,建立从靶点发现到联合方案设计的完整研究链条。未来方向包括:探索TOX作为预测标志物的价值;优化JPX-1244给药方案;开展STAT降解剂与表观遗传药物的组合临床试验。正如研究者所言:"在精准医学时代,即使是罕见肿瘤,也能通过深度分子解析找到治疗突破口。"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