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景观特征对生态价值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瑞士农民意愿与能力的实证分析

《Ecological Economics》:Landscape features on farms: Evidence o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quantity and ecological value

【字体: 时间:2025年05月08日 来源:Ecological Economics 6.6

编辑推荐:

  针对农业集约化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问题,瑞士研究人员通过882份农户调查结合农业普查数据,探究了农民意愿(个人规范、自我效能)和能力(生态补偿、教育程度、农场类型)对景观特征(Landscape features)面积及生态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意愿和能力共同影响景观特征面积,而生态价值更多受能力因素驱动,为制定差异化农业环境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随着农业集约化发展,农田景观特征(Landscape features)如树篱、田边带等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正持续减少。这种趋势直接威胁着传粉昆虫等农业功能物种的生存,进而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尽管欧盟和瑞士通过生态重点区域(EFA)政策提供直接支付激励,但景观特征的实施效果仍不理想。这引发了两个关键科学问题:究竟是农民的意愿不足还是能力限制阻碍了政策效果?不同类型的景观特征是否存在差异化驱动机制?

为解答这些问题,瑞士联邦农业研究院(Agroscope)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开创性研究。他们创新性地将农民调查数据(N=882)与农业普查数据、生物多样性评分(SALCA-BD)相结合,构建了包含社会心理因素、经济因素、农场特征和人口特征的四维分析框架。研究结果发表在生态经济学领域权威期刊《Ecological Economics》上,为农业环境政策的精准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研究采用三项关键技术方法:1)基于分层抽样的农户问卷调查(覆盖瑞士德法双语区11类农场类型);2)农业地理信息系统(AGIS)的景观特征面积登记数据;3)生命周期评估工具SALCA-BD计算的生物多样性评分(涵盖11个指示物种群)。通过负二项回归和泊松回归模型,系统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景观特征数量和质量的影响。

【5.1 影响景观特征面积的因素】
研究发现农民个人规范(Personal norms)每提升1个单位,景观特征面积平均增加0.065公顷,而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中的"个人技能"维度影响更显著(+0.08公顷/单位)。经济因素方面,生物多样性支付重要性每增加1单位带来0.15公顷面积增长,但文化景观支付和生产系统支付呈现抑制作用。农场类型中,肉牛养殖场的景观特征面积比大田农场多1.2公顷,而山区农场比河谷区少1.06公顷。教育程度方面,获得联邦职业证书的农民实施面积比仅有实践经验者高0.8公顷。

【5.2 影响景观特征生态价值的因素】
生态价值更多受客观条件制约:生物多样性支付重要性每单位提升带来0.12分生态价值增长,但山区农场比河谷区低0.56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有机农场的景观面积更大,但其生态价值并未显著更高。德语区农民的景观特征生态价值比法语区高0.17分,这可能与区域间技术推广差异有关。

【5.3 异质性分析】
对无补贴景观特征的专项分析揭示出关键差异:这些特征的实施主要依赖农民个人规范(+0.07公顷/单位),而山区农场反而比河谷区更积极。这表明经济补偿缺失时,内在动机和自然条件成为主要驱动力。

研究结论深刻揭示了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二元驱动机制:农民意愿决定"做不做",而能力因素决定"做多少"和"做多好"。这一发现对完善农业环境政策具有三重启示:首先,应建立组合激励政策,将生态补偿(如EFA支付)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其次,需针对不同景观特征类型制定差异化策略,对无补贴特征重点强化道德激励;最后,农业扩展服务应加强生态价值评估技术的推广,帮助农民识别地块的生态潜力。研究还建议重新评估生产系统支付等可能产生负面激励的政策工具,推动农业补贴体系全面转向生物多样性友好型。

该研究的创新性在于首次将景观特征的数量和质量指标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并揭示了其差异化形成机制。这不仅丰富了农业环境行为理论,也为全球农业景观可持续管理提供了可操作的解决方案。正如作者指出,要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终极目标,还需要将农场尺度措施与景观尺度规划相结合,这需要农业政策与自然保护政策的协同创新。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