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半干旱滨海湿地沙坝开闭对水质响应的生态调控机制研究
《Wetlands Ecology and Management》:Response of water quality to sandbar openings/closures in a semi-arid coastal wetland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来源:Wetlands Ecology and Management 1.6
编辑推荐:
针对半干旱海岸湿地沙坝(SB)人为开闭对水质影响机制不清的问题,来自智利的研究团队以Tongoy河口为研究对象,通过20个月6个站点的动态监测,揭示SB开启引发海水入侵导致pH、浊度降低而盐度、电导率升高的规律,证实SB开闭调控的淡水-海水转换可预测性,为滨海湿地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半干旱海岸湿地生态系统中,人工沙坝(sandbar, SB)开闭对水质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最新研究以智利科金博大区的Tongoy河口为天然实验室,通过20个月持续监测6个站点的理化参数,揭示出有趣的水文动态:当人为开启SB时,海水倒灌导致水体pH值、浊度(turbidity)和氧化还原电位(redox potential)显著下降,而溶解氧饱和度(DOsat)、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盐度(salinity)及密度则同步攀升。水温变化主要受季节气温驱动,与溶解氧浓度(DO)呈现经典的负相关关系,而硝酸盐(NO3-)和磷(P)含量对SB开闭的响应相对迟钝。
研究证实SB开启会触发"冲刷效应"(flushing effect),推动水体化学组成向海洋特征定向演变。这种淡水-咸水转换过程呈现高度可预测的周期性,可能重塑栖息地格局并引发生物群落更替。值得注意的是,盐度梯度(salinity gradient)的建立既可能创造新的生态位,也会导致原有淡水物种的生存危机。对于Tongoy河口这类敏感生态系统,制定科学的SB开闭协议需要兼顾人类需求与生态保护,未来需结合物种组成动态和多元理化参数进行系统评估,才能实现社会-生态系统的协同优化。
知名企业招聘